無奈的情況下,普羅米修斯只好帶了一根空心的蘆葦到奧林匹斯山去盜火種,引起了一場大火,終於把火種帶給了人類。

有了火種以後,人們開始變得強壯起來,人類從地裡挖出鐵礦,用火煉成比獅子、老虎牙齒更堅韌的利器;藉著動物怕火把野牛馴服,教他們犁田種地;人類用火還製造了許多東西。有了火,人類不再害怕寒冷和黑暗,也不再畏懼猛禽和兇獸;人類開始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日子,生活變得幸福和美好起來。

而現在,人類開始向外形移民,雖然這顆目標星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但這種舉動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和當年人類獲得火種之後的大發展沒有什麼區別。

只要這個計劃能夠成功實施,那麼對於人類而言,無疑於讓人類又尋找到了一種發展並持續發展下去的希望。

所以,這個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合作計劃,被這個計劃的執行者唐風定為“火種計劃”。

計劃很簡單,但也極為複雜。說簡單,那是因為“火種計劃”的核心就是如何向火星移民,整個計劃的所有環節,都是圍繞著這個計劃展開的。

為了完成“火種計劃”,人類將會動用最少三百萬人的龐大團隊,包括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內的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聯手來為“火種計劃”服務。各種資源將會以第一等級的優勢優先向“火種計劃”傾斜,以保證“火種計劃”可以在計劃的時間內完成。

唐風獲得的希望基地可是能夠容納將近百萬人在裡面長期生存,而對火星的改造,也需要大量的人員以及漫長的時間來完成,所以,“火種計劃”的完成日期就是火星希望基地滿員之時。

雖說唐風的“鸚鵡螺號”可以一次性拉著二十來名地球人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從地球到火星的長途旅程,但唐風並不準備這樣做。

利用暗能量作為驅動能量的“鸚鵡螺號”擁有無窮無盡的能量,只要唐風願意,那麼他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希望基地的人類填滿。可這樣做,對於人類的整體文明的提升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還會把唐風死死的拴在這種運輸人員的事情上,所以唐風這才決定不動用“鸚鵡螺號”。

要想將大量的人類送到火星,那麼建造出來的航天器就必須要足夠大。雖說在太空中建造的航天器無論是個頭還是重量都幾乎沒有上限,可別忘了,從地表到太空這區區二百來公里的距離,卻是橫亙在人類面前的一座大山。

就算以“星空”系列重型運載火箭的運力,一次性也不過是隻能夠將六名宇航員送入到太空,而建造能夠讓十二名宇航員到達火星的“巴奈特王子號”,更是讓“星空”火箭執行了三十多次發射任務。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的話,別說是幾十萬人了,就算是將幾百人送入到停留在外太空的航天器中,這幾乎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類目前的運載火箭技術根本就達不到那種要求。

在“火種計劃”提出來之際,就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沒辦法,運載火箭的運力絕對是目前人類所面臨的最大一個瓶頸,無論是建造更大的航天器還是一次性將數十名甚至是上百名人類送入到外太空,都是目前“火種計劃”團隊所無法避免的一個巨大的瓶頸。

正是在這種壓力面前,那個探討了許久但卻從來沒有被實施的“太空電梯”計劃被再次拿了出來。

所謂的太空電梯,其實原理是和普通的電梯是一樣的,只不過太空電梯並不是把人或者物資從地面運送到高樓大廈的某一層,而是把人類或者物資直接從地面送入到地球同步軌道中的航天器中。

太空電梯從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電梯”的主要部件是纜索,一頭固定在地球表面,另一頭伸向太空。它的長度肯定超出你的想像—10萬公里,約相當於地球到月亮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