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金錢豹子翟讓,在徐世積的協助下,率眾除惡匪,佔據瓦崗寨豎起義旗,到如今李密稱王,已歷八載。這八年,他們以瓦崗寨為根據地,下韋城、佔白馬、拔濮陽、據黎陽、攻鄭州、襲商丘、奪金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取。直讓貪官汙吏聞風喪膽,勞苦大眾笑逐顏開。

另外,瓦崗軍在汴水所經的滎陽郡和梁郡的邊界,奪取公私行舟的貨物,殺富濟貧,控制了隋朝的主要漕運,並多次擊敗隋軍圍剿,瓦崗寨也迅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如今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

瓦崗寨的影響力,可謂“威行萬里,聲震八方”,瓦崗軍多年的浴血奮戰,導致腐朽的大隋朝,更是搖搖欲墜,朝不保夕。窮苦的百姓,在隋朝殘暴統治的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但是,殘酷的鬥爭,依然在繼續,黎明前的黑暗依然籠罩著天地。並肩王楊林受兄嫂託孤,厲兵秣馬,一心保隋朝的兩世基業,決心用一字長蛇陣剿滅瓦崗寨。

瓦崗寨諸位英雄,在李密的領導下,由魏徵、徐世積等人,苦心經營,也是嚴陣以待。秦瓊和單雄信日夜操練人馬,決心為瓦崗開創一片新天地,拯救天下的勞苦大眾。

並肩王楊林,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眼見一字長蛇陣已經陣法純熟,將士們已經在楊林的指揮排程下,運用自如,楊林感覺非常滿意。他感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發兵圍剿瓦崗寨啦。

並肩王楊林再次進宮面見皇上,準備即日發兵,圍剿瓦崗寨。皇上楊廣也親自擬旨,讓各部積極配合並肩王,務必一舉剿滅瓦崗寨叛亂。

楊林徵調了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瓦崗山。大兵壓境,楊林先兵分兵三路,各五萬人馬,駐紮在各個路口關隘。自己統率十五萬,在瓦崗山下,紮下大營,列開陣勢,向瓦崗山上的瓦崗軍討戰。

瓦崗軍各位首領,自然不敢怠慢。李密攜丞相魏徵,軍師徐世積,三軍統帥秦瓊和單雄信,一起來到瓦崗山山口處,登高遠眺,觀察山下楊林大軍的陣營。

人都說,兵上一萬,無邊無沿,兵上十萬,徹地連天。就見遠處楊林的大營,遠看如雨後的蘑菇包一般,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綿延數十里,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

眾人看罷多時,魏徵說道,“並肩王楊林不愧為蓋世英雄,征戰一生,戰績彪炳。你看他佈下的陣營,緊湊有致,錯落分佈,皆有章法。此人韜略過人,實在是我們的勁敵啊。”

李密點頭稱是,說道,“要是大隋朝多幾個並肩王,名臣良將皆得到重用。大隋朝何致如此?”

徐世積說道,“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當今皇上楊廣繼承先帝開皇盛世,本該親賢臣,遠小人,中興隋室基業。無奈楊廣寵信小人宇文化及,疏遠並肩王,將無數賢臣良將棄之不用,束之高閣,反其道而行之,焉有不自取滅亡之惡果。”

秦瓊說道,“所以,隋軍看似強大,我們以得天下民心,民心所向,萬夫所指,即便隋軍再強大,我們也可以與之一戰,而且必戰之而勝。”

李密說道,“說的好,既然元帥有如此信心,那我們明天就與之一戰,探探並肩王的虛實。”

第二天一早,瓦崗寨諸位英雄將士,早開戰飯,卯時便擂鼓聚將,秦瓊一聲令下,率領十萬大軍,便殺出瓦崗山,在楊林大營前。列開陣勢。

楊林一見瓦崗寨出兵來戰,也率領人馬殺出大營,雙方列開陣勢。楊林放眼望去,見紅羅傘蓋之下,李密居中,騎在馬上,頭戴王冠,一身戎裝甚是威武。左邊魏徵、徐世積相陪,右邊秦叔寶、單雄信相護,各個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楊林催馬來到陣前,大聲喊道,“呔,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