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苦諫被囚,化及獻計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王楊諒舉兵造反,起兵總要有個理由,於是就打出了“誅楊素,清君側”的旗號。
楊素,字處道,弘農俊華安縣人,早期跟隨北周權臣宇文護,後來楊堅做了北周丞相,楊素也就跟隨在楊堅左右,成了楊堅的主要智囊。楊素文武兼備,無論是為楊堅出謀劃策,還是領兵打仗,都是智謀過人,戰無不勝。楊堅當丞相做隋王,直至代周立隋,登基稱帝,都離不開楊素的鼎力相助。
楊素徵突厥,滅北齊,伐南陳,都立下功勞無數。晚年的楊堅也十分信任,雖然期間經歷幾次浮沉,甚至在處置秦王楊俊的時候,惹怒楊堅,差點引來殺身之禍,但是卻一直等到楊堅的重用,封尚書僕射,內史令,晉爵越國公。
當時的晉王楊廣,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想盡辦法,不惜重金,下了血本,拉攏楊素,楊素也在其弟楊約的極力勸說下,終於投在了晉王手下。宇文化及為了協助晉王楊廣奪得太子之位,出謀劃策,都是透過楊素,利用手中的權勢,得以實施奏效。
先皇文帝病危之時,掌控皇城,為楊廣奪得皇帝之位,賜死前太子楊勇,甚至蜀王楊秀被囚禁宗府,都有楊素的直接參與,實施完成。所有這些,都讓漢王楊諒對越國公楊素,恨之入骨,所以,此次舉兵,志在奪取皇權,卻是以“誅楊素,清君側”為名。
漢王楊諒召集手下部將,誓師起兵之後,立刻聯絡各州的人馬,準備集結完畢,就率領大軍出征。
如此一來,可急壞了幷州總管司馬皇浦誕。皇浦誕,字玄慮,安定烏氏人。皇浦誕出自安定皇浦氏,世代官宦之家。皇甫誕的曾祖,皇甫重華,曾任龍驤將軍、梁州刺史。祖父皇甫和,曾任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膠涇二州刺史。父親皇甫璠,曾任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隨州刺史、長樂恭侯。皇甫誕,楊堅稱帝后,為益州司法參軍,輔佐蜀王楊秀多年,後來跟隨漢王楊諒做了幷州總管司馬。
皇浦誕得知漢王楊諒準備起兵造反的訊息之後,立刻來找漢王楊諒勸阻。皇浦誕跪倒在漢王楊諒面前,雙手抱住漢王楊諒的雙腿,苦苦勸道,“聽說漢王要舉兵討伐京師長安,屬下認為萬萬不可啊。如今君臣位置已定,順勢逆勢已明。即便糧草雖足,兵馬雖精,逆天逆勢而行,也難取勝啊。希望漢王看清形勢,奉召入朝,守臣子之節,必定有松、喬之壽,累代之榮。如果漢王一意孤行,陷身叛逆,受千夫所指,天下人唾罵,一旦功敗垂成,勢必連個草民百姓也做不成。希望漢王瞭解屬下的一片苦心,趨利避害,三思後行啊。”
皇浦誕一番肺腑之言,苦勸漢王楊諒,希望漢王切勿倒行逆施,以免招來殺身之禍。誰知漢王楊諒心意已決,聽了皇浦誕的冒死苦諫之後,勃然大怒,指著皇浦誕的鼻子罵道,“你這腐儒,一派胡言。他楊廣憑著陰險手段,奪了皇帝之位。他是先皇嫡子,我楊諒也算先皇的親生兒子,他做的了皇上,我如何不能掌管天下?本王正欲剷除奸佞,澄清宙宇,還天下清平,你卻在此胡言亂語,詛咒於我,還不自行退下,速速離去。”
皇浦誕苦諫無效,被漢王逐出。皇浦誕不甘心就此罷休,繼續尋機苦諫,被漢王楊諒一怒之下,將皇浦誕關入大牢,並告誡手下,自己出兵未歸,任何人不得釋放皇浦誕。
皇浦誕起兵造反,集結人馬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師長安。各地奏報,如雪片一般,堆積在了楊廣的龍書案上。楊廣立刻召來宇文化及問計,“先生,正如你之前所言,真的有人起兵造反,我們大禍臨頭啦。如今漢王正在幷州,召集各州人馬,隨時可能就會進犯長安。漢王兵精糧足,來勢洶洶,我們可如何是好啊?”
宇文化及微微笑道,“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來,何懼之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漢王楊諒,不足懼也。”
楊廣驚詫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