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給龐統斟了一位七氣濃郁的茶,龐統卻沒有一丁點的心情飲,黑著臉道:“孔明,你可知道,蜀王劉封藉口援救江陵,已經從漢中南下入蜀了。”

i~t:葛亮自飲一口,不以為然道:“此事我早已知曉,士元,前日我們不是一起收到的這個情報的嗎,怎麼你就忘了。”

龐統瞪了他一眼,沒好氣道:“你就別給我裝淡定了。劉封此舉,明顯是想趁著朝廷無力制約之時,趁機獨霸益州,割據一方。沒想到這小子早就心懷野心,先前我們倒是給他矇蔽了,若是讓他的陰謀得逞,這對朝廷的威信實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呀。”

諸葛亮也嘆道:“這事雲長也有責任,若不是他輕視東吳,就不會給東吳突襲的可趁之機,若是東吳不入侵,蜀王也便無法覓得此等良機了。”

龐統冷哼了一聲:“雲長爭功心功,出現此等局面也不是全然出乎意料,不過事已至此,說這些也沒用,還是想想怎麼應對劉封這小子吧。”

諸葛亮一口將茶飲盡,笑道:“士元你何必多慮,雖然沒有料到劉封會在這時叛亂,不過,此事我自然解決之法。”

龐統神色一怔:“莫非你已經破解之策不成?”

諸葛亮信然道:“破解之策倒沒有,不過為了預防這一天的到來,早在先帝調任劉封鎮守漢中之時,我就暗中伏下了兩枚棋子,有此兩子,足以讓劉封的野心化為泡影了。”

千里之外,梓潼。

一支大約三萬人的軍隊,此刻正在崎嶇的山路上緩緩行進,“崎嶇”二字,只是想對於北方平原自勺平坦大道而言,對於“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而言,此刻腳下這條連通益州與外界,綿延千餘里的山道,已經算是相當平坦的一段路了。

三’天前,劉封率領著他的漢中軍團開出了陽平關,以借道蜀中,東援江陵為由,大搖大擺的南下而來。昨天他的軍隊剛剛經過馬嗚閣,再往前就是雄關劍閣,只要過了劍閣關,即使蜀中有人警覺反抗,也將無力抵抗他這三萬大軍的絕對優勢。

“先生,前邊就是劍閣了,只要過了劍閣,整個益州就是我們的了。”劉封在馬上遙指南方,信心十足的說道。

張松喘著氣道:“大王不可大意,劍閣乃蜀中第一雄關,倘若守關之將執意不許我們通關的話,只怕還要費不少力氣。

劉封哈哈一笑:“先生放心,守關之將乃是張翼,此人必會放我們順利入關。”

劉封的自信是有其道理的,這張翼本為蜀中人士,當年劉備定蜀後徵辟其為書佐,後累遷往江陽長。此人頗有文武之略,當初劉備定關中稱’帝之時,張翼本擬被調往長安成為中央官員,但卻不知因何得罪了諸葛亮,故而被遷往守劍閣,這一守就是數年之久。

劍閣雖乃重要關隘,但其實因位於崎嶇之地,故而不甚繁華,守關其實是件寂寞無聊的苦差事。

當年劉封漢中之時,知道張翼的經歷之後,就以鎮將的身份,對張翼這個名義上的下屬禮待有嘉,說起來,他也算得上張翼的半個恩主,這也是他為何這般自信的原因。

聽得劉封的解釋之後,張松便也放心。於是,大軍加快行軍速度,日夜不停的望南而去,兩天之後抵擋了劍閣之北。

劍閣關城上,守將張翼望著城北浩浩蕩蕩而來的兵馬,臉上凝聚著沉鬱之色。

過不多時,卻見一騎飛奔而來,到得關城之前,便衝著城上大喊道:“我家蜀王奉命經由蜀中救援江陵,請張將軍開關放我們通行。”

張翼並沒有回應來者,而是從懷中取出一封滿是褶皺的信。

這封信的主人曾告誡他,如若有一天,蜀王在未得朝廷詔令的情況下率軍入蜀,那麼便可拆開此信,此令而行。

張翼原以為永遠不會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