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紹冷笑了一聲:“誰說要你攻鄴城了,我是要你繞過鄴城,直取黃河北岸重鎮黎陽,一舉斷了曹操的歸路。”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兩難

黎陽是黃河北岸重鎮,對面的南岸即為重要渡口白馬津,此地乃連通黃河南北的交通要塞。

當年官渡之戰,袁紹軍即是由黎陽渡河,奪佔白馬,再向官渡進軍。而後來曹操滅袁,掃平河北的戰爭,也是先下黎陽,以之為河北的立足之地,而後再攻鄴城。

黎陽與鄴城同屬魏郡,兩地一南一北,相距不過數百里之距,若以騎兵長途奔襲,不出兩天即可直抵黎陽城下。

如今曹操雖率軍南下中原,但若聽聞漢軍折返而回,再攻鄴都的訊息後,自可從容的率師回援,如此,則雙方又將陷入第一次鄴城之戰的僵持局面,這顯然不是方紹所願意看到的。

所以,鄧艾的計策妙就妙在先奪黎陽,斷絕黃河南北的聯絡,然後再由方紹率大軍隨後攻鄴城。如此一來,曹操援鄴無路,鄴城求援無望,形勢將與第一次鄴城之戰大不相同。

鄧艾的計策,可以說與當年魏延奇襲潼關之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初方紹聽了之後,第一時間就決定採納,只是此計雖妙,但其中尚有些許顧慮,不過,不久之前劉備甦醒之後,卻為他解決了那些顧慮。

姜維等人都是聰明之輩,當方紹道出奇襲黎陽的計劃後,他們先是有些驚訝,但隨後便恍然大悟,方始明白方紹的真正意圖。

“大司馬,你這是要重複當年奇襲潼關的妙策呀!”姜維驚喜的讚歎道。

方紹微微而笑,目光轉向鄧艾:“非也,此回的妙計可不是出自於我的手筆,這是士載想出來的。”

眾人又是一番驚訝,不禁向鄧艾報以讚羨的目光。

姜維一聽說這計策是他的兄弟想出來的,表面上亦是十分的贊服,嘴上卻又道:“士載此計固然精妙,不過鄴城尚有魏國大將夏侯惇鎮守,此人頗有一番才略,我想就算我們截斷了曹操的回援之路,但也未必能短時間內攻陷鄴城。”

姜維所言,正是方紹先前的顧慮,他便詭秘一笑,胸有成竹道:“爾等只須依計行事便可,至於如何攻陷鄴城,我另有計策。”

方紹的成竹在胸,給了諸人信心,姜維便不再多言,遂拍著胸脯慨然道:“大司馬放心,姜維三日之內必取黎陽!”

姜維率領著五千騎兵當日出發,繞過沿途之城,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向南狂奔而去。

一日之後,五千精騎抵達了鄴城境內。

受曹操之命守鄴都的夏侯憞不敢有半點馬虎,在曹操離去之後,他就不斷的加強對鄴城北部的偵察,十幾隊斥候將偵察範圍擴大至城北五十里之外。因此,當姜維的騎兵離城尚遠之時,夏侯憞就提前得到了訊息。

在夏侯憞看來,漢軍的出現正如天子所料,是想趁著曹操不在時突襲鄴城,夏侯憞遂急令關閉各門,城內諸軍都嚴陣以待,以應對漢軍再次的進攻。

當天午時,夏侯憞親臨北城,與司馬懿一同靜觀敵情,極目遠眺,只見北面塵土遮天蔽日而來,彷彿巨大的沙暴,將所過之處都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