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感覺到有些水蛇和小型魚類在遊動,郭文鶯把手伸進水中試了試,這裡的水冷得甚至有點刺骨,在這四季如春的雲南,這麼低的水溫可真夠罕見的,也許這座玉龍山的頂端有雪水直接流淌下來。
曾老三笑道:“跟你們說吧,這不是雪水冰水的原因,因為山洞和外邊溫差比較大,人體會產生錯覺,適應之後,就不會覺得這麼冷了。另外這裡的洞穴看不出人工修建開鑿的痕跡,似乎完全都是天然形成的。”
郭文鶯聽他說的話,不由多瞧了他幾眼,能有這份見識的,可也不像是個山野村夫,也不知他是從哪兒聽來的。
第九百七十二章 觀戰
走了大約一個時辰,再往前突然出現一大片亮光,卻是船已經出了山洞了。
他們整個從玉龍山中穿過來,這裡已經是山這頭。
曾老三划著船靠了岸,把他們放在一塊乾燥之處,才笑道:“再往前走就是你們要去的地方了,我還有事,就不遠送了。”
郭文鶯笑著道了謝,還送給他二十兩銀子作為渡船之資。
曾老三自是千恩萬謝的,笑眯眯的捧著銀子又按原路回去了。
他們三人一人揹著一個包袱,沿著山道往前走,一時也辨不清方向,只能隨意的走到哪兒算哪兒吧。本來想找個人問問路,可是找了半天都沒看見一個人影。
正納悶這方圓怎麼沒人煙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戰鼓之聲。
那激烈的戰鼓對於久經戰場的人來說簡直就如打了一陣興奮劑,郭文鶯立時精神頭來了,對張明長道:“那邊應該在打仗呢。”
張明長看她搓著手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不由得輕輕一嘆,她在宮裡憋了這許多年,看來也只有戰場最適合她了。
再往前走了一會兒,他們蹬上前方高地的一個土坡,此地地處玉龍山的腹地,有不少高低起伏的丘陵,前方是一個戰場,方圓百里地勢開闊,土地乾燥平整,對軍的兩方,一方是黑呀呀的外族騎兵,一方是漢族的正規軍,軍中一杆大旗上飄揚著一個大大的路字。
看騎兵的服飾似乎是苗族人和壯族人,左邊一身青色盔甲的是苗族,右邊的藍色盔甲該是壯族。而對面的正規軍該是路唯新所帶的軍隊。
在這兒遇上兩方打仗不奇怪,只是讓郭文鶯奇怪的是這些苗族和壯族都是在山地丘陵活動的,不該擅長馬術,怎的現在卻有這麼龐大的騎兵,甚至有些韃靼的意思了。
此刻空曠的土地上,場面極為震撼人,平西軍這方是一個巨大的品字陣型,大約是由五千人組成的一個巨型方陣,陣內套陣,人員密集,看那樣子應該是三個方陣各有一將領領兵,前面左右兩個方陣,後面一個大陣贅後,陣中令旗飛揚,巨型盾和長矛依次列於陣前,巨盾後面潛伏著成排的刀斧手,方陣中穿梭著大量的弓箭手和火銃手。
幾門大炮在後方壓陣,但似乎卻沒有使用的意思,都蓋著厚厚的氈布,不揭開看了都不知道那是幹什麼的。也只有像郭文鶯這樣的戰場老手,只憑著遠方几個小點的模糊形象,就能猜到那是什麼。怕是那些苗族和壯族人,都想不到在軍隊之後還有很厲害的殺傷武器吧。
火炮的製作並不容易,而且是極燒錢的,一門炮的造價極高,京中的火器局每天造出來的數量很少,也大多拿去在西北佈防,防止韃靼再次入侵中原。而被運用到雲南戰場的時候幾乎是沒有的,一方面是因為造價高,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這裡山地很多,極難運送,想要把火炮運過來是極耗費人力物力的。
也是路唯新仗著自己身份不同,他爹又是大將軍,工部和兵部都給他面子,才會送了許多火炮,又肯花費巨資給運到雲南來。
當然這也是郭文鶯所帶的那幫人的功勞,路唯新平時看著怪不著調的,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