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在的年輕人習慣了在外面吃,幾乎沒人想靜下心來學廚藝了。崔荷卻不一樣,她手腳勤快態度真誠,很得這一片老人家的喜歡,住久了就把左鄰右舍的廚藝全都學了來。是以這兩年,林家生意越來越好,餐桌上的菜色也越來越豐盛。
“媽媽做的飯真好吃。”
美食是治療抑鬱最好的方法,一頓香噴噴的飯下來,若梅早就把煩惱跑到了腦後,林建軍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做了這麼多年生意下來,林建軍也不是聾子瞎子。調整好了焦急的思緒,他開始挨個給朋友故交打電話。那麼大一片地出去,肯定會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痕跡。
“竇總,我建軍啊,你最近有什麼投資計劃麼?”
“這樣啊,我想著那片地,也就你這財力能吃下來了。恩好的,您接著忙,老弟不耽誤你功夫了,有空一起喝杯茶。”
……
有位社會學家說過,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論是無名小卒,還是政界名流;不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能透過你認識的不超過六個人里拉起關係。今天中午在林家,這句話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印證,一個人不知道,多問幾個總會有人知道的。
終於在半個小時之後,林建軍得到了一絲線索。
“是一位姓柳的老闆,說也要幹食品這一行。”
若梅扶額,天朝的柳姓主要集中在南方。京城雖然大,移民人口也多,但姓柳的、又能吃下那麼大一塊地的人著實不多。而他們家熟知的,還有過過節的,就是上午剛剛引起若梅注意的柳依依一家。
看到兒女若有所思的表情,林建軍微微頷首說道:“應該就是那一家,他們還遮遮掩掩的,找了個陳姓老闆做掩飾。那個賣機床的老闆,跟我也算是老相識了,你們過年也見過那位叔叔的。
他跟我透露,就是這個柳老闆要訂食品機械。我說那名字怎麼這麼熟,合著原先我還見過的,就去年過年的時候,咱們去李家拜年,在大院門口見過這個人。”
若梅也把放學的八卦說了出來,“劉明珠回京城了,雖然她沒這麼大能耐,但我直覺這事是她幹得。果然爸爸見過那人,應該就是他們家的,沒差了!”
最瞭解自己的永遠是自己的敵人,前後兩世,劉明珠一直是若梅的敵人。劉柳那錙銖必較,見不得別人好的性子,完完全全的遺傳自劉明珠和柳培新二人。這夫妻二人,絕對應了天朝那句古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依照他們的性格,現在既然開始買地了,那這後續還得有一大串的動作。若梅垂眸,上午洗手間裡的情緒又重新回來,林家終歸還是太弱了啊。如果像HK那幾家那般,富可敵國連中央裡都得友善的交往著,這麼小塊地豈有拿不下來的道理。
落後就得捱打,這道理適用於任何時候。為政者下級得對上級做低伏小,從商也是如此,沒有足夠的財力就是任人揉搓的命。若梅握緊了拳頭,他們既然能白手起家發展到今天,那未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是誰都料想不到的。
現在他們雖然弱,但絕不是毫無還手之力。這次,她要給劉明珠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託著腮,若梅腦中想出了很多主意,不到五分鐘一套想法在她腦海中成型。
“爸爸,我覺得咱們廠子現在的位置還是太偏南了。”
林建軍有些納悶,“偏南?”
若梅剛想說,卻看海峰點點頭若有所思,“哥哥,你覺得是不是這樣?”
被妹妹點名,海峰忙脫口而出,“是啊,我看泡麵廠周圍,最近幾年蓋起了好多住宅樓。這兩年電視裡經常放拆遷的案例,咱們工廠肯定比挨家挨戶做那些住戶的工作簡單。一遇到什麼政策,先被拆的肯定是我們,妞妞你說是吧?”
若梅笑著點頭,哥哥能這麼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