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有頭有臉的世家都知道京都發生鉅變,女眷們幾乎都在家閉門不出,靜等這一場風波過去,長公主卻早早坐了馬車進宮,求見太后。

養心殿外一群大臣跪地求情,長公主也知道宇文景鐵了心要人陪葬,心中恨極了,卻又不能不求太后。

太后在小佛堂裡吃齋唸佛,隔了一個時辰才見長公主,“哀家阻攔不了皇帝,可若謝珣歸順,放了老三,哀家可以保他一條全屍。”

長公主幾乎被氣笑了,真是無知婦人,京中形勢如此嚴峻,竟還看不出來嚴重性,內憂外患本就是皇朝大忌,何況是宇文景自取滅亡,更是不可取。

她一直看不上太后,長公主是先皇后養大的孩子,從小接受公主教育,雖也被皇室算計過嫁方大帥,可她卻不曾後悔,埋怨,平靜地接受自己的命運。先帝雖算計過她和大帥,情況卻和如今的太后當年算計鳳妤不一樣。

可太后於長公主而言,就是鄉野村婦,無知,愚昧,一夜暴富後恨不得把睡在金山銀山上,大是大非從來拎不清楚。皇上做錯事,從不勸誡,甚至會同流合汙。

她甚至連天下局勢,京都權力變幻都看不出來。

保謝珣一條全屍,虧她有臉說得出來。

“太后娘娘,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恩仇皆有因果,你今天種下的因,來日就會結出果,你想要康王活命,眼下就該救下那些被皇上冤殺的人。”長公主語氣沉重,“你若把牢獄裡的人當成草芥螻蟻,又怎麼指望謝珣善待在寧州的康王?”

“方夫人,謝珣就在京中,他是亂臣賊子,皇上所做的就是把亂臣賊子逼出來,還天下一個太平,何錯之有,你若想救牢獄中的人,不如去勸說謝珣,讓他捨己為人,畢竟他一個人就能換下牢獄裡上千人。一人重,還是千人重,長公主比哀家更清楚,你要勸說的人,從來不在宮中。”太后冷漠地拒絕了長公主的請求。

長公主神色平靜地威脅,“皇上已逼反了鎮北侯府,如今中州由我兒駐守,江南是我夫君征戰,來日江南戰事平息,希望太后不要後悔。宇文宗室,總能找出賢明的君主,皇帝不行,那就換一個人坐!”

長公主拂袖而去,話已至此,幾乎是反目成仇了。

“你敢,來人,攔住她!”太后盛怒,可太后宮中,除了內侍,就是宮女,這群人怎麼攔得住長公主。

長公主冷漠地看著那群當著她面前的宮女太監,“滾開!”

旁人驚懼地讓出一條道來,長公主氣勢逼人,大步流星離開,太后氣得摔了杯盞,“一群沒用的東西!”

可她憤怒之餘,也忍不住驚慌,難道他們真的打算換一個皇帝嗎?

若她的兒子不是皇帝,她也不是太后了!

怎麼辦?

長公主求情失敗的訊息傳到錦衣衛大牢時,張老太傅和老臣們老淚縱橫,似是接受了這一殘忍的事實。

時辰到了,誰也攔不住錦衣衛。

這群凶神惡煞的錦衣衛,一定會濫殺在牢獄裡的無辜官眷。

張順沉聲說,“各位老大人,時間到了,我等奉皇命,要去大牢提人,請各位大人別擋道!”

“張順,你這走狗,不得好死!”

常家姑娘的未婚夫痛罵,若不是被後面的人拖著,他幾乎想和張順拼命。

張老太傅看著旁邊的香燃盡,仰天垂淚,“老夫三朝太傅,教養過四任皇帝,儲君。桃李滿天下,一生所學傾囊教授,只盼著燕陽君主賢明,無私,端正,能給天下太平,百姓富足,沒想拿到卻教出一位背信棄義,數典忘宗的帝王。老夫愧對列祖列宗,愧對先祖皇帝,今日攔不住皇上濫殺無辜,老臣願與諸君共生死,以死明志,只盼皇帝能引以為戒,迷途知返。”

張順厭惡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