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戰爭片裡面,彷彿就像沒有英雄,人死了,也就是死了,除了戰友之外,別人不一定會關注主角。
在這樣的情況下,斯皮爾伯格那種絕對寫實。沒有什麼革命樂觀主義態度的渲染。就是單純顯示戰爭血腥冷酷之處的做法,絕對讓葉靜覺得戰爭一點都不好玩!
另外,在這片子裡面,斯皮爾伯格好像無意於創造什麼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哪怕像是湯姆漢克斯這樣理論上應該是高大全的人物。也被斯皮爾伯格給拍的一點沒有高大全英雄的感覺——這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米勒。那叫一個“低俗”。他被派去找瑞恩,但是他沒有任何主觀積極xìng,甚至當下屬開始質疑他們這些人也有媽媽。為什麼要為別人媽媽的眼淚而丟掉自己的小命然後讓自己媽媽掉眼淚的時候,這米勒也就說了一句——這是命令,是任務。
沒錯,這個米勒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機器人,不像是八路軍或者是紅軍那樣的有主觀能動xìng,不像革命烈士那樣有崇高的理想有極高的覺悟。他彷彿就像是國民黨軍隊計程車兵一樣,那糧餉打仗而已。這米勒不跟**的基層官兵一樣,不會主動的做手下士兵的思想工作,不會讓他們加深對任務意義的理解,而是就生硬的讓他們按照命令和任務做。雖然明白美軍不是那麼講究思想工作,也沒有政委,但是看到這樣的一個戰爭場景,還是讓她覺得很奇怪。
同時,在中國的戰爭影片裡面,一般不會出現正派計程車兵質疑命令的情況。畢竟中國的戰爭片要表現的那就是士兵們都是覺悟很高的,都是各種正面形象,甚至讓人感覺每個士兵那都是道德勞模一樣的角sè。如果有人質疑命令什麼的,那基本上到了最後就是叛變啥的……可是在這美國片裡面,軍人們的形象一下多種多樣起來,有人調笑命令,冷嘲熱諷,但是事到臨頭了,還是不得不去執行。這在某種程度上,倒是更加體現了所謂“軍令如山”的含義——哪怕上面給你的命令就是個白痴的讓你去送死的命令,作為軍人哪怕你再不情願,也得乖乖的去做!畢竟,軍隊不是一個讓基層士兵沒事兒思考的地方,不是讓士兵們去評判命令對不對的地方,如果大家都沒事兒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執行任務的話,那麼萬一讓一個隊伍去執行必死的攻堅任務,他們就是怕死然後就是不去,這咋辦?這到了最後不就變成了笑話了麼?
()好看的txt電子書
而到了最後,這個片子裡面展現出來的那八條人命換了一條人命,當時看了還沒什麼感覺,這等到看完了之後一想,還真的有點讓人覺得奇怪。哪怕那個瑞恩是三兄弟家僅存的獨苗,這樣的一個獨苗就真的能比八條人命的命更重要?這個問題還真讓葉靜聯想到了80年代的時候國內出現的那個大學生救老農的事情,當時社會上討論大學生換了老農一條命,真的值得麼?最後討論了許久也沒有一個誰能真正的下一個論斷。而這樣的一個電影也是這樣,雖然說理智上好像應該說是8條人命重要,畢竟人的生命在純粹的意義上應該是平等的,但是又不能說這八個人為了避免犧牲,就乾脆不需要去救那個什麼瑞恩了。這也讓人沒辦法最終下個判斷,到底說值還是不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和大學生救老農的故事其實是一樣的。
葉靜當然知道這片子是斯皮爾伯格在賈鴻漸的啟發之下拍出來的一個片子,不過她從來沒想到,斯皮爾伯格居然可以把一箇中國的故事給改編成為這樣的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樣的一個戰場上的故事,可以說就是核心還保持著那條生命更重要的思辨之外,其他的都不一樣了!
此時的斯皮爾伯格正一直在觀察著賈鴻漸和葉靜的表情,此時等到片子都播放完畢了,他看到賈鴻漸也葉靜臉上那種沉思的表情之後,非常滿意。“怎麼樣,感覺還行麼?”他問道。
“唔,非常不錯,雖然感覺取材是亞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