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帶著數千戶部民投奔了努爾哈赤的錫爾呼臺吉,就曾經被林丹汗任命為統管左翼三萬戶的特命大臣。

此時的察哈爾部早就不是幾年前的察哈爾部了,第一次西撤的時候,就有許多察哈爾部的附庸部落留在了之前的領地上,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被後金給吞併。而第二次西撤,也就是從歸化城來到大草灘的這一次,由於撤退的倉促,使得七八成的族民都沒有跟過來,而是失散在了逃亡經過的那大片區域上。

而在西渡黃河之後,由於缺少糧食,又是死了不少人,現在大草灘上的察哈爾部,儘管還有上萬人,但只怕還不到巔峰時期的百分之五。

現在察哈爾部的特名大臣,其權力基本上已經是相當於丞相了。

有特命大臣親自陪同,建奴得到的這個待遇,可是相當不低呀!

劉若宰心中有些陰鷙,但臉上卻沒有絲毫表露出來,而是繼續跟那日蘇談笑。

越是往前,人煙就越是稠密,時不時的就能瞧見在放牧牛羊的牧民。遠遠的,還能瞧見不少聚在一起的帳篷,那裡是牧民的聚居地,每一處聚居地就代表著這裡有一個部落。

只不過,這一路過來,看到的部落規模都不算大。

董策暗自推測,要麼是那些大部落在更核心的區域,要麼就是略有些實力的大部落此時都已經離開了。

董策感覺,後者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或許是因為看到有自己人陪在這些明軍身邊,知道這些明軍是沒有惡意的,所以牧民們並不很慌亂,有的人還好奇地在那裡打量。不過,收穫最多的,還是仇恨的眼神。說起來,後金跟林丹汗之間固然是有著血海深仇,但其實林丹汗跟大明朝雖然有過一段甜蜜期,但是在他死之前的那幾年,跟大明的關係也是相當之惡劣。

林丹汗第一次西遷的時候,後金跟在屁股後面攆著打,那時候明朝邊軍不但不幫著林丹汗,反而是跟後金在暗中配合,很是陰了林丹汗幾次。而林丹汗在離開呼和浩特,西渡黃河之後,到達大明的甘肅鎮寧夏鎮邊外的時候,此時的察哈爾部缺衣少食飢寒交迫,察哈爾部人想跟大明朝進行貿易,結果遭到了大明朝邊將的拒絕。

既然沒法正經做生意,那就只好去搶,於是又是一番大亂戰。在崇禎六年和崇禎七年,林丹汗屢次犯邊,和寧夏鎮甘肅鎮都打過,甚至還和洪承疇交過手,雙方都死了不少人,關係急劇惡化,仇恨急劇上升。

這些蒙古牧民,不少人家中都有人在和漢人的戰爭中或傷或死,會有這種仇恨和敵視的情緒也是正常。他們死傷了不少,明朝邊軍又何嘗不是折損嚴重?董策在來的路上聽劉大器說過,在過去的兩年中,甘肅鎮僅僅是折損在察哈爾部手下的軍兵,便超過了兩千!

甘肅鎮一共才多少人?

察哈爾部佔據的這片草原,面積非常廣大,足足前進了兩個時辰,方才到達了察哈爾部本部的草場。

雖說現在大草灘上的這些蒙古人被統稱為察哈爾部,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察哈爾部,以及他們的附庸部族。

外圍的那些都是附庸部族,而察哈爾部佔據著最核心也是最肥美的那一大片草場。

根據那日蘇的說法,從這裡到汗帳,至少還有一百多里的路程。也就是在這裡,劉若宰等人終於碰到了察哈爾部派來迎接他們的人。

遠遠的,董策便是瞧見,一隊騎兵等候在前面,這隊騎兵大約在二百人左右。

對面隊伍***來幾個騎兵,打馬過來,到近前大聲的喊了幾句,劉若宰問道:“他們說了什麼?”

那日蘇趕緊道:“他們說,聽說有尊貴的明朝使臣到來,囊囊太后特意派烏雲娜福晉前來迎接。”

“哦?”一聽來的是烏雲娜福晉,劉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