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刻意加速,但是四條腿終歸是比兩條腿要快的,而且磐石堡距離邊關也不遠。

時近黃昏,就已籍之中記載,甚至就連董策手中那一副堪稱精細的大同鎮北邊關圖都不例外。

這並不意外。

在大明和蒙古之間,是一片高高低低的群山,由無數山脈及其餘脈組成,東西綿延不知以幾千裡計,南北寬度絕大部分地區卻是隻有幾十裡而已。上面當然也有不少的缺口,但是無一例外的,這些缺口上都建立堅固的堡寨鎮守看護。不但是這些缺口,就連山脈上一些交通要道,河流穿山而形成的河谷,河流乾涸而形成的孔道,在這些地方,大明也都修建了一些工程。或是軍堡,或是火路墩,或是烽火臺。

更何況,還有歷代修建加起來長度超過十萬裡的長城分佈在這群山峻嶺之間,在此綿延而過,幾乎堵住了每一條路,監視著這裡的每一寸土地。

但是,凡事總是有例外的。

出於種種原因,或許是有人遺忘了,或許是根本就沒有發現,這條小路並未有明軍的人出沒。

像是這樣的小路,其實不少,一百里的範圍內,兩三條是有的,但是相對於這廣大的區域來說,也可說是非常罕見了,能尋到,就是一樁大機緣。

“走,咱們進去。”

董策翻身下馬,牽著馬艱難的越過入口的那一堆亂石,當先走了進去。

他並不打算耽擱時間,之所以在下午在帶人出發,就是因為算準了時間。

傍晚時分到達山腳下,然後利用夜色的掩護穿過山脈。

在這邊停留的時間越長,被發現的機率就越大。

而趁著夜色偷偷過去,則是可以把機率降到最小。

眾人魚貫而入。

和許多穿山而過的孔道一樣,這處在若干年之前,分明也是一條幹涸的河道,但是明顯要窄得多,大約只有不到六尺寬,只能容納兩匹馬並排而行。而且地上崎嶇不平,山石和泥沙混在一起構成了高高低低的地面,在路上更是時不時的會出現一兩塊巨石。這石塊非常之巨大,有的甚至把孔道給堵得只剩下一兩尺寬的一條縫,只能一人一馬經過。

看樣子,這裡在乾涸之前哪裡是什麼河道?分明也就是個山溪的級別,而且估計還是很窄,很湍急的那種。

此時已經是入夜。

今夜天氣還不錯,正月十四,一輪圓月當空,月光鋪灑下來,帶來了微弱的光明,至少能夠看出遠處東西的輪廓。

看來似乎天公也作美,知道董策今夜要趕夜路。

董策坐在馬上,看著這條孔道,心中似有明悟。

或許不是明軍沒有發現它,而是這裡實在是沒有什麼駐守的價值而已。兩邊都是幾丈乃至於是十幾丈高的峭壁,這條昔日的山溪深深的把山體給割裂,導致峭壁的壁面非常之光滑,根本無法攀援。而孔道本身很窄,又有這許多大石攔路,只能通行人馬,甚至連一些稍微大一些的輜重器械都運不過去。如此種種,導致通行能力極為有限,一天時間也未必能過去幾百人。

若是對面的韃子只想入寇,那幾百人讓他過來也就過來了,無所謂的事兒。

而若是雙方几萬人的大會戰,那幾百人又有個屁用?

但是這會兒,卻是便宜了董策。

這等穀道,最是適合董策這種小型的隊伍來透過。隊伍陸續進入了孔道之中。董策自然不會再在最前面,白音和烏蘭巴日走在前頭帶路,而陸添丁則是在董策旁邊。這條幹涸山溪形成的孔道並不是直來直去的,有許多的拐彎,其中更有一些支流岔道。若是沒人帶路的話,說不得直接就要走到死路上去了。

%77%77%77%2e%64%7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