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爺們兒,一個半月,一石二斗糧。一百八十斤,那邊兒就有秤,要不要咱們給你再過一遍?”
在來之前,這些糧包都是已經分好了的,每個糧包裡頭的糧食都是一百八十斤,如此發餉的時候也是方便,省的到時候還得稱量,弄得手忙腳亂的。而且人一多,難免出些錯漏,耗費的時間可就長了。
一個月八斗糧食,一個半月的糧餉,正好是一石兩鬥。
或許這個餉銀有點兒低了,但那得看跟誰比。
秦朝軍隊有軍餉麼?考證不一,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反正就算是有,也沒幾個錢兒。但偏偏,在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的關中大地上,是整個華夏數千年曆史中,國人參軍熱情最高漲的一個王朝,一個時代。
秦之強盛始於商鞅變法,其中最高明的條款便是軍功授爵制度。軍功勳爵分了二十個等級,層次分明,體系龐大而清晰,讓人一眼看了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還能算算自己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往上走一級。想要升級,就得立軍功,就得殺敵人。以首級為衡量標準: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僕人數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重賞之下,三軍用命,甚至可以為爭奪首級而內部矛盾。所有兵馬俑的頭部都沒有頭盔,有麻紗帽子、牛皮官帽,或隨便挽個發鬏。從此一點上,便是多少能窺見當年秦軍之兇悍,橫掃**,威懾天下,真真乃是虎狼之師。秦朝可能是沒有軍餉,但是這個王朝採用的制度卻是前所未有的具有激勵性。簡直就類似於後世現代化公司的股權激勵制度,或是可以理解為員工期權。未來收益取決於你的業績考核,幹得好,績效好,獎金高。幹得不好,不但沒獎金,只有基本工資,而且還有可能被掃地出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二五 發這些就很不錯了
到了漢朝,士兵跟大明朝差不多,以北方邊軍為主,也是在北部邊境屯田,除了完成規定收穫外,其它的收成是要上繳的。d…m有此可見,漢朝士兵的軍餉,要麼是沒有,就算是有,肯定也相當一般的。
情況和秦朝類似。
但他們吃穿都不用自己花錢,像是漢宣帝時期,邊防軍一個士卒的衣物一年不少於兩千三百錢,至於弩箭,盔甲,進入匈奴地區的棉服等等,都是要經常換的。漢朝在這塊兒,還真是不含糊,做的相當好,理所當然的,開支也就很大。而邊軍士卒,月糧乃是三石三鬥三升,這裡的一石,乃是漢代邊防士卒供糧標準之通例,摺合大石兩石左右,一年平均每人消耗糧食小石四十石上下,費用七千六百錢左右。
不過漢代一石和明朝一石可是比不了,秦漢之時,一升只有三百四十克左右,按照十升一斗,十鬥一石的標準演算法,則漢朝一石最多隻相當於後世的七十斤還不到。
這是根據量制(一斛=十鬥=一百升=一千合=兩千龠)算的,若是按照衡制(一石=四鈞,一鈞=三十斤,一斤=十六兩,一兩=二十四銖)算的話,按照留存下來的五銖錢重量差不多在三點五克左右來計算,則一銖約莫為零點七克左右,一斤也就是二百七十克不到,一石差不多也就是六十四斤多。
可見漢朝士卒,一年發給的糧食差不多是兩千四百多斤,摺合明朝十二三石左右,也就是每個月一石多一點兒的樣子,跟明朝的邊軍軍餉差別還是不大的——當然,是按照制度上的規定差別不大,但到手的份量可就差的太遠了。
但漢朝士卒的糧餉,只是基本工資,人家其它的收入可就多了,這是洪武永樂之後的大明根本比不了的。
像是衛青打右賢王,斬、俘匈奴男女一萬五千餘人,其後兩出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