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來。一讀之下,果不虛傳,後來才知道,原來還有一本練兵雜集。
實際上,練兵雜集正確的名字理當是《練兵實記…雜集》,《練兵實紀》正集九卷,附雜集六卷。戚繼光練兵始於隆慶二年,練兵實記成書時間當在隆慶四年末或隆慶五年初。《雜集》六卷寫成於隆慶年間至萬曆初年,收入《練兵實紀》當在萬曆年間。
這本書乃是對練兵實記和紀效新書的重要補充,裡面甚至還有插圖。而且也在編制等方面,對於練兵實記進行了相當大的改進,有些改進在董策看來,甚至是劃時代的。
像是《練兵實紀》中,北方三鎮的步營編組型態很類似於戚家軍與馬營的混成編組模式,但在其後篇的《練兵雜集》步營解條之說明,則是一種全新的劃時代編組方式。把冷熱兵器分別編組區隔開來,不同於馬營在中部輕騎這單位的隊才把冷熱兵器做區隔,其它的左右二部仍是冷熱兵器混成,而步營則是左中右三部從基層的隊就把冷熱兵器給分別編組區隔,仍以馬營的三三編制為主,並以戚家軍原編組的標準鴛鴦陣模式作為基本戰術運用。
而後董策便是向眾人好生講解了一番鴛鴦陣。
他對這個的理解還是很透徹的,這段日子,三本兵書基本被他翻爛了,而且他終歸是來自後世,對許多東西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有不少準備改進之處。心得體會寫了許多,當然,現在還都是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真要改進的話,還得練著看著,再說。
鴛鴦陣陣形以十二人為一殺手隊,隊總統之,下設兩伍,每伍設伍長一人。最前為隊總,手持旗槍,以為指揮,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為大毛竹製成,像是手持一株小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寸,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槍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最後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計程車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最後一名則是伙伕,使用的是一根兩頭削尖的鐵扁擔,負責挑運輜重,生火做飯,同時也能戰鬥。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
戚繼光率戚家軍,用鴛鴦陣,與倭寇之戰,每戰皆捷。
而後來,他移鎮薊鎮,訓練兵馬防禦蒙古,由於北方地理,氣溫,乃至於物產等都與南方不同,是以又做出了一些改進。
在步兵基本戰術作為上,戚繼光剛開始編組的北方三鎮步營在伍與隊的編組上就不同於南方的戚家軍。南方戚家軍的是挨牌手及藤牌手為伍長,而北方則加入了南方戚家軍鴛鴦陣基本編隊中所沒有的熱兵器鳥銃手為伍長,第二兵也是南方戚家軍所沒有的熱兵器快槍手,第三兵為藤牌手,第四兵為狼埂�鄭�諼灞��E鈀手。小隊長的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