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和定王一番對答,讓閱人無數的吳三桂定義了定王,他看到了真正希望所在。

崇禎察言觀色,明白了吳三桂的心思,就直接向吳三桂攤牌了:“雖然定王連戰連捷,擊退了南直隸的流寇,但這其實沒有真正解決大明的局面。現在,河南還被李過佔據,堵住了我們的南面。山東,被李闖悍匪劉方亮佔領,將我們和南方隔絕。而西面李闖百萬大軍依舊黑雲壓城,形勢不容樂觀。而東面滿清虎視眈眈,隨時窺視,可能趁虛而入;北面,李闖的悍匪袁宗第,已經攻取了宣大,兵逼內長城。現在,咱們是四面楚歌,能掌控的,就是這麼巴掌大的地方,形勢依舊嚴峻無比。”

放棄自大,面對現實,這就是這時候的崇禎和呂謀。

這時候的父子可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真要那樣,一陣小風,就把小樓吹垮了。還是在外面,不斷加固這個小樓好,最少,樓塌了的時候,還能跑而不被壓死。

聽了局勢的介紹,吳三桂小心的詢問:“皇上沒有南狩之意?”

這個得問清楚,一旦崇禎見這裡的局面不好,提桶跑路南下南京,那自己就得重新選項了。

這事,死要面子的崇禎,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想當初,他曾經慫恿一個大臣提出過,當時他暗示那個大臣,只要他在朝堂一提出,自己就會半推半就的答應,然後大家搬家跑路。

結果那個大臣明白,這是崇禎在讓自己背鍋,當初老英國公,還有袁崇煥,還有那個倒黴蛋陳新甲,還有五十二個首輔中的三個,都曾經給崇禎背過鍋,結果下場之慘有目共睹。

這鍋堅決不背。結果崇禎沒跑成,尬在這裡了。

這次,自己回來,有心輔助你,但你不能跑南京去,這是前提,這是自己的底線,我是絕對不能跟你們父子跑南京去的。

吳三桂絕不去南京的原因,首先,南京二朝廷,那是東林老窩,他是真的怕了那群人了。若不是那幫只會誇誇其談,視武將為豬狗的混蛋們瞎折騰,大明何至於走到滅亡的邊緣。

還有一點,南人最抱團排次北人了。自己過去,絕對會被排次,最終被趕出朝堂,沒了下場。

他問這個問題時候,眼睛看著的卻是定王。他的意思很明顯,他想聽定王的態度。

至於為什麼莫名其妙的,想要聽一個孩子的表態,可能是一種潛意識在作怪吧。

這時候,他沒感覺到,在這巨大的宮殿中,一百多位臣子,竟然如他一樣,也想聽到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也都不由自主的將目光看向了定王。這是這麼長時間,定王所作所為產生的效果。

崇禎也看向了呂謀,準備讓兒子回答群臣。

呂謀語氣堅定道:“祖宗江山,是靠鐵血打出來的。這時候的危難,也必須再靠鐵血挽救。逃跑逃避,不能解決問題。且不說我父皇堅定遵守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決心。就是一個山河破碎,自古只有北方統一南方,沒有南方統一北方的。中原各個朝廷,只要一退入南方,就只能偏安,要想再收拾北方舊山河,就再也別想了。為此,為了維護大明江山一統,我們父子寧可城破家亡,絕不退守江南。”

定王一番話,有理有據擲地有聲,讓群臣無不擊節叫好,立刻堅定了所有人的心。

吳三桂起身,衝崇禎,衝定王舉杯:“如此,北方淪陷,臣不敢苟活,維死戰報國。”然後豪邁的一飲而盡。

群臣站起,異口同聲:“若北方淪陷,臣等不敢苟活,維死戰報國。”於是,所有的人,都慷慨一飲而盡,眼中都放出了堅定的光。

從此,再無人提南渡之事。

崇禎站起,默默的和兒子舉起酒杯,一起面對群臣,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