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等敦遠伯世子婦跪下來求情,卓昭節已經冷酷的命冒姑:&ldo;咱們家如今諸事紛來,我忙碌得緊,歐家是不能把清郎接走的,這件事情我已經告訴敦遠伯世子婦了,現下你快點派人送世子婦出府罷,免得晚了日頭曬人。&rdo;

其實她進了一趟宮回來,這時候日頭早就升上去了,不過是說的好聽罷了。

這樣明顯的趕人,倒是提醒了敦遠伯世子婦,她激烈的喊了起來:&ldo;世子婦!我能不能見一見清郎?!再見他一見!再見一回!&rdo;

卓昭節當然曉得她的意思,這是自己提到寧朗清,提醒了敦遠伯世子婦,她還可以向寧朗清祈求,如今大房就剩了這麼一根獨苗,長公主好了之後愧疚之下怕是會對他有求必應。其實比起二房來,如今最能保住歐家的也就是他了。

歐家怎麼說都是寧朗清的外家,相比和歐家半點關係不沾、哦,不對,和歐家從前一直是政敵的寧家二房,寧朗清自然更有理由幫著外祖家,再說寧朗清一個小孩子,小孩子麼一來心腸軟,二來好哄,著實是個活命的機會。

到底是生死關頭,敦遠伯世子婦反應真是敏捷了。

只是卓昭節輕描淡寫的道:&ldo;這不太好罷?清郎才從劍南迴來,昨兒個大夫還看過,說身子骨兒正虛著,我……&rdo;

她沒說完,敦遠伯世子婦已經不顧貴婦尊嚴的撲通一下跪了下去,拼命的磕起頭來:&ldo;求求你!求求你!我求求你了!!&rdo;

卓昭節迅速盤算了一下‐‐

自己對寧朗清不瞭解,這堂侄會不會因為母親和祖母的情份為歐家說情在五五之間,歐家現在對寧搖碧這邊其實也沒什麼威脅,若要有威脅,延昌郡王得勢的話,那樣也不差一個歐家。

所以卓昭節本身對歐家的存亡並不關心,這件事情最有理由做主的還真應該是寧朗清,這小郎君的至親長輩都間接被歐家女害死,可偏生他自己也流淌著歐家女的血,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僥倖在兩個庶叔的謀害裡活下來,完全是因為祖母歐氏的偏心!

即使在流放之中也處處照顧著寧朗清,吃食單獨做,寧含和寧希都插不上手,這才活了下來!

問題是寧朗清如今年幼,現下做出來的選擇以後未必不會後悔。這會他饒恕了歐家,回頭想起來後悔,總不能那時候再跑去和長公主或帝後說他後悔了,再追究歐家以祭祀其至親長輩吧?若是這會選擇不說情,看著曾祖母紀陽長公主拿歐家出了氣呢,以後沒準又難過於沒有外家了。

本來麼,寧朗清今後看著就只能指著二房這邊的臉色過日子了,長公主經此打擊,便是能夠撫養他,誰又知道能養幾年?更何況長公主一向就偏心二房,這回大房遭了大難,長公主也許會對曾長孫格外憐愛些。可是二房也不是沒有爭寵的機會,不說寧搖碧這個被長公主疼到了心眼裡去的幼孫了,寧夷曠和寧夷徽長起來也是很快的。

這對雙生子因著父母的容貌,如今還不會走路說話就已經把一干長輩迷了個遍,再長些之後,誰見了不稀罕不心疼?而且長公主看到寧朗清,恐怕想到的就是大房之殤,看到寧夷曠與寧夷徽,卻是二房的欣欣向榮。

長公主一念之間,也是在五五之數。

寧家這邊給寧朗清的依靠真的不多了,當年寧搖碧可是上有長公主,下有蘇史那的。寧朗清能不珍惜歐家這個外家嗎?不提往後前程上的扶住,對於幾乎是一夜之間沒了身邊所有親人的寧朗清來說,多幾個血脈相系的親戚走動也是好的。

所以將來寧朗清長大之後若是對今日的選擇懊悔,必然要麼責怪二房不出來替他說話,讓他小小年紀被敦遠伯世子婦哄得放棄了仇恨;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