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繼續問下去的心情,轉開話題道,&ldo;下去看明吟她們佈置得如何罷。&rdo;

才回到二樓,正好明吟領著高秋從書房出來,見到卓昭節,忙道:&ldo;娘子正好看看,那幅《夏日越山圖》掛的地方還成麼?&rdo;一面說,一面推開書房的門。

書房裡鋪的是姜地折枝芍藥錦氈,書案坐榻純用核桃木,朝南設著一張大案,上頭琳琅滿目的文房用具,單是筆就大大小小掛了三四個架子,按著用途大小擺放整齊,一刀一刀的精箋疊放有序,硯墨簇新,巴掌大小的黃玉鎮紙,雕琢成嫦娥奔月之態,水晶筆洗,碧玉小荷綴珠筆架……

屋子四角都立著八瓣海棠琉璃燈,東西面的書架上放好了各種典籍,也有許多空處留著讓卓昭節自己補充,案邊還放了兩盆常綠盆景,裡頭堆砌著巴掌大小的假山,另有個泥塑的老翁背薪柱杖,跋涉山徑之中,煞有趣味。

遊靈耗費了近一年辰光繡出來的《夏日越山圖》就被掛在了北面的牆上,原本那兒掛的是一幅前朝名家字帖,如今換上繡件倒也合宜,這幅《夏日越山圖》是以時斕贈遊若珩的親筆畫為範本摹繡出來的,乃是時斕記憶中的夏季越山。

整個繡件以素絹為底,長約一丈、高約尺餘,內中湖澤處處,鬱鬱蔥蔥,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風情,溫軟的越山位於繡件正中略右的位置,卓昭節沒有去過越山,但從那山腰花殘葉茂的杏花林中偶爾探出的書院一角也能確認,蜿蜒的山徑在江南夏季茂密葳蕤的糙木中時隱時現,天高雲淡,鷗鷺時棲,遠處天際的朝陽似升非升,遊靈長年鑽研繡技,雖然年紀不大,技法卻已經十分的精妙,山水披上朝陽的色彩變化掌握得極為到位,整個繡件都透露出一種百木發生、驕陽將起的氣息。

卓昭節去年就拿到這幅繡件了,當時就覺得那對碧玉耳墜子換得實在再值得沒有,如今看了又看,欣賞道:&ldo;四表妹真真是心靈手巧!我過一百年怕也繡不出來這樣子。&rdo;

她開口贊了,使女們自然也不能落後,阿杏和阿梨見都沒見過遊靈,也隨著稱讚了好幾句。

明吟又趁勢提了其他幾件擺件,卓昭節一一吩咐,讓她把剩下來的東西封好連冊子交給遊氏保管,又道:&ldo;阿杏和阿梨是母親給我的人,底下的房間也給她們收拾兩個。&rdo;

眾人答應了,明吟和明葉暗自對望了一眼:原本,她們不但是卓昭節身邊最為親信的大使女,又有打小伺候卓昭節長大的感情在,初秋幾個論資歷並與卓昭節的感情都比不上她們,一直以來都乖巧的很,如今阿杏和阿梨卻是遊氏親自給的人,這樣到了鏡鴻樓……

只是明吟和明葉再留意了下阿杏、阿梨的年歲,也鬆了口氣‐‐看樣子游氏沒有立刻把明吟和明葉架空或打壓下去的意思,這對小使女分明就是要陪卓昭節出閣的,而明吟和明葉卻已經到了就到許人的歲數了。

而且阿杏、阿梨也沒有自恃遊氏所遣,藐視江南來的使女的意思,反倒一口一個姐姐,莫說對明吟和明葉,連初秋等人也是極為恭敬有禮的,見狀,兩邊倒也漸漸融洽起來。

卓昭節等她們彼此寒暄了一番,這才問起阿杏、阿梨,侯府具體的情形和規矩‐‐這也是遊氏給她這麼兩個小使女的用途。

阿杏先道:&ldo;郎主和夫人心疼郎君、娘子們,除了年節都不必特別趕早去請安的,連三少夫人也無須立規矩,至於君侯和老夫人那兒,每個月的月初,五房人一起去上一次,老夫人說說話、閒談幾句也就散了,若是有事,提前使人去告個罪,老夫人也都是準的。&rdo;

阿梨繼續道:&ldo;如今掌家的是大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