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那個暫時沒有死去的小男孩,並充當其父親。

而詠咪此時所做的卻是幫助魯報復那群喪盡天良買賣器官的人。這些買賣器官的人無論對有錢階層還是無錢階層都是障礙,但實際上,他們之所以能生存恰恰因為他們是依靠有錢階層得以寄生的,所以實質上,雖然不代表有錢階層,對無產者的危害卻是等同的。當詠咪將自己的政治主張交到這些人手中時,實際上是一種嘲弄,絲毫沒有喚起良知的意味。

在魯復仇的同時,老闆也找到了詠咪,用電器這代表著絕對現代化的東西殺死了詠咪,後來抓獲魯的時候,老闆也用到了這個電器,對於無產者來說,也許現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或說最致命的傷害,而有錢者之所以有錢的主要工業原因便是有了電這種能源力量。

服毒的小男孩終於死去,基本完成報復的老闆再也不承認自己是那個小孩子的父親,完成報復就意味著他要重新迴歸自己的有錢人階層,良心在殺戮中已經喪失了,雖然他知道窮人也許並不是壞人,但窮人若破壞了富人的生活,那只有消滅掉,這是有錢人必須維護的東西。

魯的死在情理之中,死在水中被徹底釋放掉,被榨乾了,流盡了。

當我們為影片中過多血腥暴力的手段而感到五臟空虛,而心甘情願地接受這種類似於自虐的情節與鏡頭挑戰時,往往會忽略了影片傳達出的導演的社會慾望(我更希望這是一種社會慾望而不是政治慾望,因為貧富差異是我們最能感受到的東西)。對於此片來說,線索肯定是復仇的,只是在人物視點上做了一個轉換,從魯到老闆,但其精神內涵的線索卻是詠咪這個人。在我看來,讀懂這個人就讀懂了整部影片。

至於那些鏡頭語言與血淋淋的情節設定,其對殘忍的誇張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當然,少兒不宜!

韓兮

2006…10…12於通州 。 想看書來

《藍宇》:同志不同志

四年前,網上有一篇小說名叫《北京故事》,講述的是關於同性戀之間的話題。說句實在話,那部作品並不很好,因為有大量的*描寫,所以它倒著實也有了一群讀者。可是即便這樣,許多人還是為此而流了淚。沒過多久,根據這部小說改篇的電影《藍宇》在金馬獎上大露風彩,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我欽佩關錦鵬的眼光的同時,也很欣賞改編者的水平,因為我實在沒有看出這部小說的影視功能。於是,我買了盤,但觀影的結果卻令我並不十分滿意,想來,《藍宇》的得獎也正迎合了電影界所說的那個預言:同性戀題材的劇作或影片一定能夠得到反響的。

為了可以清楚地說說《藍宇》,我必須先談談對於那部小說的認識。正如前面所說,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不錯的小說,但問題是的確有一些朋友(其中有很多是女性)為它而流了淚,原因是因為它很感人。無論講不講學術上的母題思維,我必須承認感人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但問題是《北京故事》的感人之處到底在什麼地方?當藍宇與悍東相互思念著對方的時候,作品的感人激調已經確立了,當藍宇對悍東表現出一種異乎尋常的忠貞時,那感人的情感已確確實實的化為愛而昇華了,我想,這是一種愛與寬容與自由的結合。所以,這樣的作品對於那些女性讀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表示自己愛心的機會,於是,她們感動了,甚至哭泣了。

現在我似乎可以說說《藍宇》了。悍東深沉的獨白作為開篇,配上陰霾的映象,很明顯,這就是一部為了感動你而拍攝的影片,於是許多人都落入了導演的掌握之中。作為導演關錦鵬,我想他這樣做的原因是由於他自己的身份,主要是要感動自己,只不過觀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