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那將就是呂布無錯,而這隻千人隊卻是出乎他人意料,乃是遠在汝南的皇甫嵩的精銳人馬。
徐璆善內政,便留在宛城打理民生,袁紹也是願意留下輔助。
而此時張曼成已經逃走,還剩兩處黃巾,一處是武關,一處便是湖陽港。
董卓收攏兵馬,又從許昌等地調集援軍,宛城兵勢大盛。期間,呂布也說明了這數日時間到底去幹了什麼。
第一一五章:進逼宛城破曼成(十一)
卻說當日董卓執意要發兵宜陽之時,呂布與曹操二人勸說不得,只得從命。但呂布心思活絡,與途中暗自遣了數人前往汝南報信。
皇甫嵩得知之後,雖然時日過去已久,但終是瞭解事情經過,唯恐如上次一般中了張曼成之計,損兵折將,故而急令帳下勇將麴義率了一千精騎前往宜陽,暫時聽令呂布。
至於為何是聽令於呂布而不是曹操,這其中的問題,麴義當時也是這般問道,畢竟曹操才是眾人所知皇甫嵩的弟子。
皇甫嵩之後笑著解釋道:“呂布善戰,孟德善謀,當日我令二人規勸董卓,不讓其胡來。孟德有兵數千,手下多員大將皆是世之虎將,我當放心。而呂布他只帶三百人馬就敢前來援助,此情此意,我皇甫嵩當知。麴義啊,你本事極大,軍下人馬善戰,而呂布兵少,故而才讓你暫時聽令與其,至此,他二人才可對董卓形成威懾,否則呂布他縱然武勇過人,也不會多做動作,以免玉石俱焚。”
這也是呂布隨後一段時間,只是聲援曹操卻沒有實際動作的主要原因。呂布很清楚自己雖然可以在帳內一腳踢翻案几,怒罵張濟等人,但卻不能憑藉三百人馬就要威逼董卓就範,改變主意,那樣是不現實也是不理智的。
其後,麴義連日率軍急行,希望早日能夠趕到許昌,與呂布匯合。不想一個月後,進入許昌的麴義卻是聽聞董卓已經攻下了宜陽,心中既是歡喜又是擔憂,只休整一日又是趕路。之後,在臨近宛城地域,居然見到了呂布。想起當日的情形,麴義見到呂布那百餘騎就在那山口等候自己,卻是有幾分詭異。
幸虧麴義連日趕路,總算來得及,與呂布粗粗交談一番後,本準備前去勸說董卓,不想三門出兵戰鬥,事已未及,於是便同呂布一起先去救助那張邈。
待救出張邈,射殺黃巾大將劉賀,佔據城門後,呂布與麴義又是領了一軍往另一面行去。
直至天明,八百人就這樣埋伏了一個時辰。
麴義看著身邊這個略顯年輕的呂布,心中一改當初的幾分輕慢,開始重新審視他。
呂布直覺有人在觀察他,卻是這個麴義,不由低聲問道:“麴義將軍,可是有什麼疑問?”
麴義笑道:“當日西涼之戰,麴義初聞將軍之名,本事勇猛,但如今看來,智謀也是不弱。”
此時麴義是皇甫嵩副將身份,手下也是有千餘人馬,號為“宗兵”,以精銳聞名,故而對呂布雖然佩服,卻只是平輩交之。
呂布道:“如何知之?”
麴義道:“此處是黃巾退往湖陽港必經之路,而且地勢險要,人多反而無益,你一奪城門後,便率軍至此,豈不是料定黃巾必敗,而且所行之處定是那湖陽港的郭大賢處。”
呂布卻是笑道:“將軍果然厲害,布心中所想,的確如此。姑且不說那董卓是否能夠擊破黃巾防線,那張曼成有何措施,但宛城只要破其一門,以現下四面楚歌之勢,張曼成豈能坐等宛城被圍,還不如殺出一條血路,衝出去另做打算。”
麴義道:“那為何單單選中湖陽港?”
呂布也不耐其煩得解釋道:“武關只是一關隘,前面長安有潼關,洛陽有函谷關,皆不是黃巾敗軍所能擊破。汝南方向雖然地處偏僻,易於隱蔽,但是連年亂戰,資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