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能夠服眾,既然如此,讓在京官員五品以上者推舉,看誰得票最多,便決定以誰繼位,這是最公允不過的辦法。”
“那你真的……”
“長寬兄想問我是否真的不插手?我當然不插手,甚至我可以很明白地說,無論誰繼位,我都沒有意見。我當初收復河北全境之後,就曾經對三鎮將校說過,我在外逍遙慣了,長安城呆不慣,這個右相也只是擔個虛名,再加上河北尚有零星叛軍肆虐鄉里,民心未定,再加上今年春耕泡湯,補耕幾乎來不及,有的是饑荒,若無有力人安撫,只怕幾年都緩不過來,所以我原本是打算戰後就留在幽州坐鎮的。只可惜,出了行刺南陽王這種突發事件,我不得不回來!”
見裴寬分明難以置信,杜士儀就滿不在乎地說道:“立儲之事我不摻和,幼麟身為我幼子,也一樣不參與。就是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員,若是有不想摻和此事的,也不用勉強,換言之,有推舉的,也就有棄權的,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那我也棄權!”
說話間,姜度也進了大殿。見裴寬轉頭看他,臉色陰晴不定,這位嗣楚國公就嬉皮笑臉地說道:“那些龍子鳳孫幾乎沒有一個能力卓著的,我一個都看不上,既然杜相國說了可以棄權,那就省事多了,我不推舉總行了吧?回頭我就去告訴竇十,想來他知道不用摻和這件事,也一定會如釋重負。”
杜士儀自己不參與,又不許兒子參與,姜度甚至拍胸脯表示他和竇鍔也不會插一腳,裴寬卻不會真的認為,對於這件如今大唐最重要的事,杜系之人就完全沒有影響力了。要知道,南陽王李係是隨著杜士儀大軍回來的,杜士儀此次發難也同樣是因為李係之事,有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就是杜士儀的態度,即便不是,南陽王李係,還有東宮那些皇孫,背後那位懿肅太子妃張氏,他們又豈會不加以推波助瀾?
可事情鬧成這樣,裴寬還能怎麼樣?他也已經煩透了李隆基折騰出來的這些麻煩,而且身為獨掌大權的左相,他聽到了太多太多各式各樣的流言蜚語,已經極其厭倦了。意興闌珊的他突然失去了在這裡等候天子醒來的興致,深深嘆了一口氣。
“政事堂那邊想來馬上就會有堆積如山的奏疏。我先回去把其他事情處理完,這裡就交給君禮和姜將軍了。”
裴寬這一走,姜度就覺得鬆快多了。他一點也沒有把這幾個御醫放在眼裡,直截了當地說道:“杜十九,你知道我最佩服的是你哪一點?不畏權貴!從前那不畏權貴還只是王毛仲王守一這樣的公卿貴戚,現在卻還得多上一個,那就是明明已經可以進棺材了,卻愣是不肯退位的這位!你在勤政務本樓上說的那些話真是太對我胃口了,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夫子這話真是說得對極了!都說儒家就是君君臣臣那一套,可那是某些人讀書讀傻了!”
杜士儀見姜度說得痛快,他不禁掃了一眼那幾個御醫,見其中有人甚至在微微顫抖,他便斜睨了一眼姜度:“慎言!出氣歸出氣,如今推選賢王連個結果都還沒出來,要是陛下這時醒過來,又被你這話氣出個好歹來,到時候的後果你負責?”
“我當然負不起那責任,只不過實在是這些年憋得太久了,終於能夠暢快一下的時候,實在是忍不住。”姜度緩步走到御榻前,見李隆基雙目緊閉,臉上殊無血色,他擺了擺手吩咐那些御醫忙活自己的,嘴裡卻說,“被你今天左一個孔子曰,右一個孟子曰,我倒是想起春秋戰國那大爭之世來。諸侯並非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