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願念力所加,能夠幫助這些妖物修行,能夠讓那些妖物的元神和神識變得更為強大,而對於那些鬼怨之身,能夠能化聚身形。乃至那些地靈之氣充盈之地,本來沒有什麼生靈作祟,卻能夠由足夠的願力和念力的緣故,從無到有化身出念力之身來,也有一些神異。
但無論是哪一種,在修行人看來,不過都是元神之靈變而已。對於鬼怨之身,凡人只需志念堅凝,不生恐懼退縮之意,並不會受到什麼傷害。而那些妖物雖然有一些神通法術。但不過都是十分稀鬆平常而已。所以往往需要藏身江河湖泊或者深山大澤之中,藉助地形外物,壯其聲勢,用來驚嚇凡人罷了。倘若凡人能夠同心合力,想出剋制之法。也未必不能殺死這些妖物。
修行界之中就有專門針對念力之身的修行之法,尤其是在佛門之中,有許多修行之法專門修煉念力之身。因為修行之中,許多時候往往因為壽元所限,在修行還沒有境界成就的時候,肉身已經萎頓敗壞,不可再用。針對於此,佛門之中有許多化念成身之法,其中妙趣不同,或者使人念力堅一。在死後重新投胎再來,也能不受隔陰之迷,擁有上一世的種種修行成就。或者索性修成念身,不入輪迴之中,以此念身繼續修行。總之,正如佛門所謂,法門廣大,各種修持之法,匪夷所思。
陸正這時候出現的念身正是由野人之念匯聚而成,一般而言。念力越多,對於修成念身幫助越大。但除此之外,念力越是純粹才是修成念身的觀念,祈念者心性純淨而單一。堪比元神化顯之功,所以雖然只有區區一夥野人,卻能召喚出陸正的感應,兩相成就,居然出現了一個念身。
假如是要修成念身的話,陸正此時就不應該讓這個念身離開。而是應該讓他長住這群野人之中,或者附著在他們永遠不熄滅的篝火之中,或者更直接一點附著在那個矮個子身上,接受野人們的跪拜祈禱,獲得更強大的念力,藉此來修行。倘若有所成就,等於是陸正擁有了一個化身一般,當然這樣修成化身,一方面來說必然成為這夥野人的神靈,另外一面其實也是與陸正本體的關係並不大,但是卻是受陸正本體的控制的。不過陸正如果想要收回那種成就了的念身,還是要先修行到知命大成,然後煉化這一個念身,如此一來等同有了一個化身。
‘化身之妙,乃是知天門徑’這是流傳在修行界的一句。擁有了化身之後,修行人不僅能夠施展更為強大的法術,而且在危急關頭使用化身移轉之功,還能保住自己的一條性命,為自己留下一點生機。化身之妙,種種難言,當然對於現在的陸正來說,則是說什麼也沒用,他是直接將這個剛剛初成的念身‘趕’走了。
陸正為什麼要趕走那個念身?並不是他自己的意願要去做這件事,而是因為他的七情越發的凝定,本能地察覺這個念身是與那群野人呼應而生,摻雜的是野人們尤其是矮個子的心念,與自己的本身七情有著些許的差別,因此果斷地選擇了放棄。七情一排斥,那個念身立即被切斷了法力的維繫,當即被趕走了。
但是因為這個念身的出現,陸正在剎那之間透過這個念身與天地萬物做出了一次的溝通,這是他自從沉淪情心之後第一次溝通天地。
於是陸正的七情心起了某種變化,因為受到那些野人的感染,他忽然意識到了一種分別。正是這種分別之感,讓他的元神在七情之中開始萌動起來,原本毫無知覺,只有七情的陸正,此刻竟然有了一點自我的意識覺醒。打個比方來說,假如之前的陸正還是在母體之中的胎兒的話,那麼現在他已經是剛剛出生的嬰兒了,期間的微妙差別難以言說。
陸正的身形仍舊沒有出現,還是隱遁在萬物之中,但是他的目光之中似乎有了另外一種色彩,他注視著山洞之中的野人們,看了許久,然後毫不猶豫地轉身出了山洞,再也沒有管這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