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是酒闌人散後一杯醒酒的清茶,是消去喧鬧後的一份真實的享受,是人生的況味。“安住於清淨的菩提本心”是咀嚼人們諂媚或忠言的空間,是一種人生的難得的空閒,和幸福一樣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更是一種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到這裡,我很想說:真的,很感激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佛這樣的聖人幫我們發掘自身的佛性,為我們解脫煩撓。也很高興有過這樣的一本《金剛經》,純淨而又綿長,引導我們在這紛繁複雜的人世中尋找到心中的寧靜,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一份美麗心境叫不執著

第五品:“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第五品講得是“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是不執著。佛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來已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說法嗎?”佛這幾句話問得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換了一般人,一定會回答說:你是佛教老大,肯定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你要是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還有誰敢說自已證得了無上正覺?!還有,你也說過法了,前面四品你說了好多,後面似乎還有三十多品你要繼續說下去,我還準備繼續聽呢!”

如果我們真這樣執著的回答,佛大概會啞口無言了,並會在我們的答卷上劃一個大大的鴨蛋。那麼應該怎麼回答呢?我們來看須菩提怎麼說。須菩提回答說:“就我所感悟的來理解,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標準。什麼原因呢?因為如來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開悟眾生而假設的方法,不可以執著,其中的深奧道理,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正如佛所說的‘不可說’,要‘拿得起,放得下’保持中正的心態。既然如此,為何現實中還是有聖人,賢人,哲人之分呢?這是因為人們的慧根深淺不同,才產生了各種差別。”

你看須菩提回答的多麼精妙!既回答了,又好像沒有回答,恰如佛的提問,讓佛不給他打一百分都不行。其實,須菩提的的答案核心就四個字:不可執著!打個比喻,人心就象一扇窗戶,由環境來決定改變。站在什麼樣的角度,說什麼樣的話,如果說你比誰成功卓越,倒不如說你比別人幸運。有時候,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事實仍然是事實,無法改變。想想,人心有時卻不如窗戶,可以靈活改變自身,去創造機會。這是因為人很執著,有時還要鑽牛角尖。而窗戶卻是以靜制動,隨時而變,下雨的時候擋雨,颳風的時候擋風,當天熱可以開啟。其實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總會有跌宕起伏的時候。當你面對漫長的黑夜時,若一昧地執著內心,只會畏縮在角落裡啜泣,那麼你就有可能錯過美麗的黎明。

事實上,世間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我們大可不必太執著。對沒有擁有的美好,無論重不重要,需不需要,我們都心甘情願的執著地苦苦追求著。對於真正需要的,往往要經歷許多輾轉反覆後才會明白,甚至窮盡一生也執迷不悟!而對已經擁有的美好,我們又因為執著得失而忐忑不安,想讓它成為永遠。過了許多年,才發現它已漸漸消逝了。後來悟出:原來握在手中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繼而明白人生很多時候需要一對寧靜的關照和自覺的放棄!也就是須菩提所說的:不可執著。所以生命需要昇華出安靜超脫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棄,真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脫!生命給了我們無盡的悲哀;也給了我們永遠的答案。於是,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不管紅塵世俗的生活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掌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只要不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