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點就是權力慾極重。電影《火燒圓明園》裡劉曉慶扮演年輕時候的葉赫那拉氏,選中秀女後,被太監帶進宮,一路上偷偷四處張望,看著金碧輝煌的宮殿,心裡暗想:龍!還是龍!到處都是龍!真討厭!我要做一隻鳳,飛得比所有的龍都高的鳳!這當然是電影的杜撰,但是的確很好地反映出了慈禧對於政治權力的野心和貪慾。
後來慈禧真的得到了機會,辛酉政變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沒有政治才能,在國家大事上拿不了主意,慈禧趁機大權獨攬,終於成了當時大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另一特點就是富有政治鬥爭的智慧和經驗。她開始垂簾聽政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當時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能夠控制那麼多的王公大臣,讓他們都俯首帖耳死心塌地,除了她本身地位的尊崇之外,不能不說她具有超乎常人的政治天賦。
另外她能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多年,屬下臣子…張之洞、李鴻章等…都對她忠心耿耿,而其競爭對手,如恭親王奕忻,也都沒能鬥過她,這些也都是其超強政治智慧和經驗的最好證明。慈禧太后另一個特點就是心胸狹窄,自私小氣,報復心強,偏私護短,一旦發怒就失去理智,不講道理。這是典型的女人心態。這種心態就導致慈禧太后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她的權力,對於她來說,別的都可以不計較,一旦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受到威脅,她將不顧一切地進行反擊和報復。慈禧太后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對於近代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
在這一點上,也符合一箇中國傳統婦女婦道準則…無才便是德。在她心目中,火車還需要牛馬去拉,修鐵路會破壞風水,這些都是完全合理的。這當然是時代的侷限所致,但是這些知識上的缺陷使得慈禧太后在心態上趨於保守,對於新事物和新時代都缺乏一種全面的瞭解和接受。綜合以上特點,我們就能分析出慈禧太后在變法和政變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當時她已經歸政給光緒皇帝,但是國家實權還是掌握在她的手中,光緒和幾個書生搞什麼變法她是不懂的,但是既然已經歸政,變法和她也沒有什麼關係,她也就無所謂,隨便怎麼搞吧,而且據說日本的強大都是源自變法,她作為中國的實際最高統治者,應該也希望國家強盛,所以最初慈禧對於變法不僅不反對,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支援。據費行簡《慈禧太后傳信錄》載,早在變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對光緒帝說:“變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以圖富強也。”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光緒帝素怕慈禧太后,如果沒有得到慈禧的肯定,恐怕也不敢那麼堅定明確地推行變法。
然而後來,由於變法推行的太過激烈,傷害了太多的原來封建國家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而被傷害的這些人大多是慈禧太后的心腹、親信、家奴等等,所以這些人就以祖宗之法不可廢等理由,到慈禧太后處告狀,而慈禧本來對變法一事就不瞭解,沒能體會變法對於國家的深刻意義,又聽了這麼多人告狀的言論,難免三人成虎。
最關鍵的是,最後康有為等人竟然認為慈禧太后是反對變法的保守派的總後臺總頭目,必欲除之而後快,這樣一來就徹底惹急了慈禧太后,她見自己的權力、地位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脅,怎能不大發雷霆?於是發動政變,扼殺了變法。慈禧太后政變當天,深夜由頤和園到紫禁城,面對光緒怒斥道:“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這句話充分體現了慈禧太后對變法其實並不在意,她在乎的是自己的地位、權力受到威脅。再看看光緒皇帝。光緒是慈禧的外甥,4歲就被抱進宮裡做了小皇帝,從此生長在一個沒有親情關懷的冷漠環境下,這種畸形的生活使得他缺乏正常人應有的生活歷練。年幼的他只是慈禧的一個傀儡,一枚棋子,有了他,慈禧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垂簾聽政。而當他漸漸長大,對於自己的地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