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其中的艱難曲折…明爭暗鬥、對抗妥協…豈是他人所能料想到的?最終結果是孝莊皇后抱著幼子坐上了皇位,而睿親王多爾袞則成了輔政大臣,後來多爾袞做了攝政王,成了無名而有實的皇上。於是野史家們就又有了發揮的空間,多爾袞和孝莊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妥協?對此事件的種種猜測紛紛產生,甚至福廕後人,成為了當今熱門的清宮劇的永恆題材。其實這種妥協必然是危險的,難免有人會跳出來指手畫腳。不出一個禮拜,也就是八月的丁丑日,就有人不服了。不服的是多羅郡王阿達禮和固山貝子碩託,這兩人其實並不能算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但是他們都是多爾袞的人,他們覺得多爾袞做輔政大臣委屈了,於是“謀立睿親王多爾袞”,不料這一下子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二人反倒被多爾袞告發,然後就殺了頭。說起來他們倆實在是笨得可以,看不清當時滿清各王實力大體均衡,誰也降服不了誰的形勢,多爾袞既然沒有實力吞掉別的親王,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動去爭奪皇位?據說皇太極熟讀《三國》,《三國》裡面曾寫曹操看到孫權勸自己做皇上的書信之後笑道: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啊!”他們倆怎麼不好好跟先皇學著點,多讀讀《三國》呢?這麼做豈不就是把多爾袞放到火上烤麼?多爾袞不想被烤,只好殺他們的頭了。

大清就在這樣危險的政治平衡中迎來了順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其間與明軍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役,均獲得了勝利。三個月轉眼過去,訊息傳來,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大明朝亡國了!局勢頓時變得微妙而又緊急起來。先是訊息傳來,吳三桂已經決定降順,山海關已經落入李自成之手!此時的多爾袞,一定是為大清失去一次進軍中原的大好機會而惋惜不已。然而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不知道為什麼,吳三桂忽然改變了主意,回師重新佔領了山海關。多爾袞一定糊塗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同時也意識到,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混水摸魚!於是在大清順治元年四月,一系列的事情發生了:“辛酉,大學士范文程啟睿親王入定中原。甲子,以大軍南伐祭告太祖、太宗。乙丑,上御篤恭殿,命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賜敕印便宜行事,並賜王及從徵諸王、貝勒、貝子等服物有差。丙寅,師行。”很快吳三桂派人送信來,請求大清發兵攻打李自成,說是借兵為他報“君父之仇”。報君父之仇的鬼話多爾袞自然是不信,但是順水推舟的事誰不會做?正合心意!到此處必須再強調一點,滿清其實真的並沒做好出兵的準備,或者說,並沒處於適合出兵南下的最佳狀態。因為直到那一年的四月,就是多爾袞出兵前夕,滿清統治階層內部還出了一場大事:“夏四月戊午朔,固山額真何洛會等訐告肅親王豪格悖妄罪,廢豪格為庶人,其黨俄莫克圖等皆論死。”(《清史稿·世祖本紀》)

猝不及防的機會(3)

肅親王豪格是什麼人?是皇太極的長子,順治皇帝的大哥。豪格年紀比較大,早年跟著皇太極東征西討,是一員沙場虎將,手下也掌握著軍隊,皇太極死後,他也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之一。政治上的妥協和平衡剛剛取得沒多久,就對這樣一個人物下手,將會引起怎樣的動盪不安?然而就在這樣的局勢下,多爾袞統率大軍南征了。這就是歷史。

大戰山海關(1)

三個女人一臺戲,上演的通常都是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家庭劇;而三個男人的這一臺戲,上演的卻是歷史劇:改朝換代,變換滄桑,一將功成萬骨枯。

真實歷史情節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絲毫不遜於小說戲劇,有時候還猶有過之。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這三個人在公元1644年農曆4月22日,也就是大清順治元年四月己卯日,在山海關下為各自的命運展開一場大決戰。對造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