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楊謙,輕聲問道:“楊將軍有何良策,不妨說說。”此時,情況緊急,周撫一時間也沒了主意,便向自己的屬下問計。

楊謙思考了片刻,正色道:“大人,目前,我們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在成都緊急募兵,將我軍兵力增加一倍,而後趁著三路叛軍還未集結完畢,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第二,趁著叛軍還在準備,我軍立即撤出成都,返回荊州,而後與桓駙馬的主力匯合,捲土重來。重新奪回成都,消滅叛軍。第三,堅守待援,擴軍並整修戰備,同時寫信向桓駙馬告急。”

聽了楊謙的三條計策,周撫低頭思索了起來,第一條計策太過冒險,主動出擊未必可以迅速的擊潰叛軍一部,從而有可能將成都這座堅城拱手讓給叛軍的其餘兩路人馬,第二條計策可以很好的儲存實力。從而捲土重來。但作為益州刺史,還未開戰便放棄成都,若是傳了出去,對他的名聲將士極大的打擊。朝廷也會降罪於他的。自然也行不通。第三條計策雖然也不好,但卻是目前唯一穩妥可行的策略。

畢竟,成都是座堅城。只要準備充足,將士用命,完全可以堅守數月之久,從而等到援軍抵達。

周撫抬頭看向楊謙,正色道:“楊將軍,本官仔細的考慮了你的三條建議,第一條太過冒險,第二條未戰先逃,我等會遭世人恥笑的,只有第三條固守待援最為穩妥,這是我們目前唯一的選擇了。”

楊謙聞言點了點頭,他也覺得只有這條計策最為穩妥,固守待援並不等同於坐以待斃,只要堅守到援軍抵達,便可對圍城的叛軍造成致命一擊。

“既然大人已經決定了,那末將就前去準備守城事宜了。“楊謙抱拳說道。

周撫捋了捋鬍鬚,正色道:“楊將軍,目前城內我軍的兵力只有一萬荊州軍和五千投降不久的蜀中舊軍,你立即在城內招收五千新兵,這樣,我軍的規模便可達到兩萬,堅守成都足以。”

“是,大人,末將這就去辦,”楊謙領命,轉身離去。

周撫繼續在大堂內踱著步子,他在思考要不要同時向梁州方向的華安求援,畢竟,梁州的華安軍團,距離成都是最近的,由華安所部增援成都,是最省力和便捷的,而遠在荊州的桓溫軍團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抵達成都,萬一成都在荊州軍主力抵達之前被叛軍攻破,後果就嚴重了。

但益州畢竟是桓溫的防區,自己也是桓溫的下屬,守衛益州是桓溫軍團的責任,華安作為梁州刺史,也有自己的防區需要鎮守,未必有多餘的兵力救援自己。

其實,周撫最為擔心的是,華安軍團一旦進入益州,平定了益州的叛亂,朝廷便會看出華安有能力保護益州,而桓溫對益州卻是鞭長莫及,從而很可能將益州的防務交給華安,而一旦如此,周撫的上司,桓溫大將軍的勢力便要永久的退出益州這個天府之國了。

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桓溫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作為桓溫的下屬,周撫在益州的地位也將大大降低,就算刺史之位可以保住,但益州的防務全歸華安所有,這個所謂的刺史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周撫思慮再三,決定不向華安求援,而是立即寫信送往荊州,讓桓溫儘快派遣大軍增援成都,同時,親自視察城防,以守住益州的首府,固守待援。

寫好求援信之後,周撫將信件親自交給送信的人,並囑咐信使一定要儘快將信件送到荊州。

看著信使領命而去,周撫終於大大的鬆了口氣,並立即離開刺史府,前往城牆方向視察,他要儘可能的加強城防,以阻擋叛軍的優勢兵力。

#####

在原蜀國尚書僕射王誓的府邸,王誓與一眾心腹正在密室裡,商議著協助鄧定、隗文等人,在城內做內應的具體事宜。

此刻,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擺在他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