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更不報告國民黨政府。根據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給養自籌。建設了根據地,有了政權區,可徵收救國公糧;沒有建設根據地政權以前,即捐、借、指派、沒收漢奸財物,不靠國民黨發餉、發給養。
到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根據地先後發本幣〔66〕,禁止偽幣和法幣〔67〕在根據地內流通,建設“三三制”〔68〕抗日民主政府。在戰爭指導上,是基本的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平型關的伏擊戰,及大破襲戰、反磨擦戰等,這些也是遊擊性的運動戰,我們把它叫做運動游擊戰,或叫做遊擊運動戰,沒有打過什麼正規戰。上述這一切,軍事、政治、經濟以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都是根據毛主席的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方針執行的。紅軍兩萬八千人改編為八路軍,經過八年抗日戰爭發展到近百萬大軍,是在毫無援助之下成長起來的,如果沒有毛主席這條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是不可能設想的。“七大”期間,毛主席寫《論聯合政府》報告時,在棗園我對他說過,華北抗戰基本上是執行了中央的正確路線。當時,毛主席說,是執行了正確路線,而不是什麼基本上。我說,百團大戰後期,在反掃蕩戰中,太行山區有兩個旅打得比較苦些,傷亡也比較大些。毛主席說,鍛鍊了軍隊。
但是,在傳達“中央政治局十二月會議的總結與精神”以後半年多的時間中,共產黨對八路軍的絕對領導作用有些降低,黨的政治工作也有些削弱,從而發生了個別軍官逃跑和國民黨勾引八路軍中的官兵叛變的現象。同時,國民黨對八路軍的發展加以限制,對共產黨的發展也加以限制,國民黨的反動面目更加暴露。從這些事實中,我逐漸體會到王明路線的危險性;也逐步認識到毛澤東同志提出來的獨立自主原則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一系列論著的重大意義及其正確性。鐵的事實證明,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只能由無產階級共產黨領導,而不是什麼共同領導。封建地主買辦資產階級的國民黨,不可能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可能實現抗日民主“三三制”聯合政府;不可能改造自己黨、政、軍的反動機構;也不可能實行減租減息和發展民族經濟,因而它也就不可能堅決領導抗日戰爭,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一切經過統一戰線”,就無異於束縛革命勢力發展的手腳,實際上就是放棄無產階級領導權,向封建買辦階級投降。
所以,直到一九三八年秋六屆六中全會時,我才明確表示反對王明路線。
至於“一切經過統一戰線”這一條,原來思想上就沒有準備實行。在當時,我們想,在日軍佔領區,蔣介石是去不了的,也管不著我們,一切還是照毛主席的獨立自主方針辦。到一九三八年秋六中全會時,八路軍已發展到二十五萬人,成立了許多暫編、新編、教導旅。這些從未透過國民黨,如要透過它,一個也不會准許。
在六中全會後,執行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就自覺得多了。如執行“又鬥爭又聯合”、在反磨擦鬥爭中的“有理、有利、有節”,就比較熟練得多了。對王明路線,我只是在具體實踐時行不通,才被迫抵制的,認識是不深刻的。直到一九四三年冬到延安,準備出席“七大”,在學習兩條路線和研究若干歷史問題時,我才進一步認識兩次王明路線錯誤的嚴重性。第一次的“左”,第二次的“右”,實質上都是破壞民主革命的,不過,第二次王明路線沒有起到領導作用罷了!從這裡也認識到自己見事遲,在黨內兩條路線鬥爭中,開始總是模糊的,一定要問題發展到明顯的時候才能看得清楚。好像人的手指開始分支在手腕處,我要等到五個指頭擺出來時才認識的。
反磨擦〔69〕戰役
一九四○年八路軍在華北進行了兩個“大戰役,一是“反磨擦戰役”,一是二十四個團的“大破襲戰”。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