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降,亦可綏靖邊徼,經略大學士即當於三五日內振旅凱還。
不期傅恆仍在“作態”,故作“積極”。癸卯,諭軍機大臣等:
經略大學士傅恆奏稱此番必期成功,若不能殄滅醜類,臣實無顏以見眾人等語。朕覽之,深不以為然。輾轉思之,竟至徹夜不寐。……
金川之事,朕若知征途險阻如此,川省疲憊如此,早於今秋降旨,以萬人交嶽鍾琪料理。更不必調派滿兵,特遣重臣,費如許物力矣。奈無一人具奏。朕實不知彼地情形,……
現在酌撥帑頃千萬有奇,至動及各省留備銀兩,已屬拮据。即使國家府藏充裕,而罄小民之脂膏,捐士卒之軀命,以供一人之必欲成功,天下其謂經略大學士何?……天下其又謂朕何?……萬一不能擒醜虜,得巢穴,而既有斬獲,亦得謂之成功。……乘此機會,因而撫納,亦足以振軍威而全國體。在蠻夷絕徼,控制之方,只應如此。若再有遷延,不思轉計,究將作何了局……
故謂若不聽命,“朕不待至四月,必降旨召經略大學士還朝”,即使“不能擒醜虜,得巢穴”,“既有斬獲,亦得謂之成功”,——但,這還算是什麼勝利?
為免傅恆“抗命不尊”、“一意孤行”,皇帝甚至搬出來皇太后來。乙巳,諭軍機大臣等:
今晨恭請皇太后聖母萬安,蒙詢及此事。朕以經略大學士傅恆所奏,如不成功、無顏以見眾人之語陳奏。奉皇太后懿旨:經略大學士傅恆,此見實為太過。經略大學士傅恆此行,原為國家出力,非為一己成名。如為成名起見,豈有國家費如許帑項,如許生命,專以供一己成名之理。……(且)成功與否,則當聽命於天,若天意不欲殄滅醜類,人力何能強違?
並再次強調糧草供應之緊張:
朕若早知川省物力疲弊,地方險阻,實不肯為此舉,而此番料理已未免有類孤注矣。如四月初旬……仍不過在卡撒、黨壩間,遷延觀釁,則勞費無已勢將難繼。今各省撥協錢糧,已動及留備,而部庫所存,通計僅二千七百餘萬。若遲至秋冬,則士馬疲憊,饋餉繁難。此二千七百餘萬者,且悉以擲之蠻荒絕徼,設令內地偶有急需,計將安出?
四川布政使高越所奏,復及於前方運輸困難:蜀中挽運軍需,全資民力,即村曲鄉民,亦多徵撥不已。一出桃關,山路歧險,雪深冰結,艱苦視內地倍甚。戊申,上諭:
觀此則川省物力虛耗,大概可見。高越雖稱據實直奏,恐困憊情形,尚有未盡形之章牘者。內地民情可虞,奏凱宜速。夫以江南富庶,米價偶翔,刁民輒乘機肆惡。況川省以險僻之區,值軍興旁午之會,意外易滋事端,誠不可不亟為籌慮。前所傳諭,以四月初旬為期,蓋深有見於此也。
因令傅恆彼時不待奏報,即可決定撤兵:
縱使莎羅奔、郎卡未遽就縛,亦不過釜底遊魂,如班滾今日耳。何足介意,亦不必窮搜矣。而得勒烏圍即可謂之犁庭殲醜,足以告成功。……若待詢問,奏報往返,又須經月,轉益勞耗。此等機宜間不容髮,朕既不能遙定,惟賴經略大學士……虛衷燭理,審機度勢。'20'
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二辛亥,上諭:
朕閱經略大學士傅恆屢次奏報,番境道路奇險,軍行艱瘁。……所奏實不過十得其五,然即此而觀,則人力之難施,大概可見。從前訥親、張廣泗若將此等情形,據實入奏,朕必早有裁酌,何至勞費若此。此固朕上年運度駁雜所致,而朦蔽之罪,伊二人實已不容於誅矣。且如天赦、班攔等處,羊腸鳥道,備極險巇。經略大學士惟躬親跋履,乃深悉其難。
看來皇帝已洞悉“番境道路奇險”,“處處俱有碉樓”,但尚未放棄“撲碉”之計,他還需要說服自己的一個過程:
但經略大學士密奏,撲碉終非長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