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軍的核心,想到這些年來,為西涼軍的付出,到賈榮交給自己的職務,張昭感覺一切都值了,士為知己者死。

“快快請起!快快請起!”賈榮掙扎著想要起來扶張昭卻不得果。

張昭對西涼軍的政績無人可以磨滅,再加上其辦事穩妥、認真,考慮事情全面,為人剛正不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顧慮太多,凡事倒是顯得有些畏手畏腳。

“你儘快去找文和交接工作。”賈榮道。

當賈詡得知賈榮的任命後,長嘆一聲,將天罰的所有事情交付給了張昭,並將自己掌管天罰之後的心得告訴了張昭,幫助張昭儘快進入角色。

張昭對這位西涼軍的軍師亦是心存敬畏,言辭行為畢恭畢敬。

漢帝的離去在普通百姓中間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底層的百姓只知城中有西涼軍有大將軍賈榮,而不知宮中的皇室。

百官離開長安,賈榮沒有為難,不過他們的資產卻是不能帶走,留給他們回到兗州的盤纏,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還有一些官員不願意離開,情願生活在平安穩定的長安城中,在這裡,他們不用為衣食擔憂,只要家中的子弟努力讀書,能夠透過將軍府的選拔,同樣能夠成為一方官員,賈榮治下的官員不僅是寒門士子,還有世家之人。

城中的世家大多已經摸清了賈榮的脾性,只要你在城中老老實實的經商做人,沒有人會為難你,長安城的發展可是歷歷在目,不少官員配合西涼軍,得到的好處不在少數。

大部分官員的離開,讓城西空蕩了不少。

西涼軍治下的官員生活還是挺清寒的,為此,賈詡不少向賈榮提及,正好城西的房屋空了下來,將軍府的官吏還有軍中的將領都能分到一處不錯的房屋,城西成了西涼軍官員的聚集地。

賈榮的體質還是很不錯的,一個月之後,身上的傷勢就好了差不多,除了看望衛芙蔡琰,賈榮每日的任務就是在軍營之中,參與士兵的訓練。

感覺到西涼軍制度過於冗雜,賈榮決定改善西涼軍的制度。

六名士兵為一班,五班一排,五排一連,五連一營,三營一團,團長有護衛兵三百人,三團一師,師也就是目前西涼軍最大的作戰單位,古代不似現代,資訊傳播速度慢,一個作戰單位,人數過多很容易導致上令而下不通。

當這份軍制改革書遞到賈詡手中時,賈榮明顯可以看到賈詡臉上的驚訝之意。

賈詡不似賈榮那般思想,大漢的軍制沿承了幾百年,一朝改變,軍中計程車卒肯定會很不適應,不得不說賈榮對軍隊的規劃很明確,平日裡裡團就是最大的作戰單位,改伍長為班長,百人將為連長,至於之後的營長團長師長則是省去了大漢軍制中繁雜的將軍稱號。

“主公,軍制改革固然是好,但軍中士卒恐怕不會適應,伍長為班長,但什長的職位卻被取代,很容易造成戰場上命令難以得到有效的實行,而且如此以來,軍中的將領定然會大批裁減,如何安定這些人?”

賈榮一時心血來潮,想要改變軍制,卻沒有想到這麼多的問題,“文和,我這不是找你商量來了嗎,每一連我欲派一名文士前往,是為指導員,戰時和連長商討作戰事務,平日裡負責士兵生活思想上的問題,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主公,萬萬不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軍中有文士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將領命令的下達,戰機稍縱即逝。”

賈榮笑道:“文和多慮了,文士的作用並不是牽制將領的軍權,而是瞭解士兵的思想,讓他們更忠於西涼軍,戰鬥時,也是起到謀劃的作用,不會影響將領的戰鬥決策。”

賈詡點頭,方才是自己多慮了,賈榮起於微末,依靠軍隊才擁有了如今的勢力,豈會不知軍隊作戰時受到掣肘的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