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三米的地方用鋼筋,水泥澆灌碉堡,然後步兵就會躲在這些堅固的碉堡裡等待德軍來送死。這個工事還是蔣百里他們從德國人手裡現學現用的,不知道德國佬碰到這樣的工事會是個什麼表情。

“各個碉堡之間形成射擊夾角,就算是德軍透過了前面的碉堡,也會被後面的碉堡火力輕鬆打倒,沒有戰壕,這些該死的德國佬連躲的地方都不存在了。”

張自忠點了點頭道:“蔣參謀長,我感覺我們第六師就這樣分散在這麼二百多個碉堡和二個大型要塞內進行作戰是比較危險,我想知道我的任務是堅持多久?因為德軍的火力您也是見識過的,一旦陷入圍困,補給使用完畢,再補充就是大麻煩了。屆時我們讓德國佬打光了到也沒什麼,如果沒打光而補給斷絕了,我們該怎麼辦?”

蔣百里看了看高壯的張自忠點點道:“我給你們下達的計劃是堅持十五天,目前的軍需儲備也只能做到這個份上了,事實上如果超過這個天數,我們還沒能把德軍從前線扯回去的話,我給你們的建議是投降,這不丟人,相反只要你們堅持到了最後完成了任務,我希望你們能活下來,並且把經驗傳播給我軍其他部隊。”

“投降?”張自忠聽到這個詞的時候嘴巴張的幾乎合不攏,他甚至以為蔣參謀長說錯了。

不料蔣百里用一種肯定的語氣表述道:“沒錯,是投降,歐洲人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一般不會殺俘。第二,你盡全力了,沒有辦法繼續戰鬥下去選擇投向依然是會受到尊重和優待的。殺身成仁那應該是保衛我們自己國土的時候了,在法國,我們要展現的是實力,要爭取的是榮譽,在盡最大努力之後不值得白白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具體怎麼操作,你自己看著辦就是了。”

這邊不光是防禦工作,突擊的事情也是一大堆。參與突擊的軍隊多了麻煩,少了又沒威力。

按照蔣百里的意見,整個防禦作戰一共投入五個師,而突擊作戰只有四個師十萬人。

具體來說:以張自忠的第六師和唐生智的第七師作為整個戰役的誘餌,丟給德國佬去啃。然後以何應欽的第二師,李洪奎的第八師和周正明第九師圍繞這兩個硬骨頭以陣地戰形式和運動戰形勢干擾德軍,讓德國佬別想啃得輕鬆。最後就是以廖磊的第一師,夏威的第三師,李品仙的第四師和葉開鑫的第五師為主力全力執行戰略穿插任務,繞過德軍在戰時防線之間的空檔進入洛林地區,這也是白崇禧和蔣百里反覆斟酌之後結果。因為他們發現阿爾薩斯地區本身就是個德語區,而洛林區才是法語區,這跟《最後一課》裡面的情況不一樣,看樣子吹牛不光是中國人的毛病,那個國家和地方的人都不能免俗。

和國內青年軍師下設旅不同,原本比青年軍還要早計劃師下設旅的遠征軍最後在白崇禧的堅持下居然還是堅持了一師四團制,理由則是為了縮小遠征軍司令部的規模,白崇禧可不希望把遠征軍司令部變成一個包含炮兵,工兵,憲兵司令部在內的大雜燴。

按照蔣百里的意思,整個作戰計劃最後是否能夠落地,關鍵還是要靠團一級軍官的執行力,而衛立煌,陳誠,羅卓英,嚴重,鄧演達,顧祝同,胡宗南,張發奎,張治中,熊式輝,薛嶽,鄭介民,王天培,孫震,王銘章,王瓚緒,羅澤洲,王陵基,潘文華,唐式遵,田頌堯,範紹增,郭勳琪,王家烈,龍雲,盧漢等三十六位團長嚴格來說都有點不太專業,甚至有破格提拔的嫌疑,這些人按照資歷,放在國內也就是營長罷了。而從川軍調來的一部分將領本身還是降職任用,不過這些四川人還算安分守己懂道理,知道這個降職是有好處的,是代表著認同和吸納的。

看著這些毫無現代戰爭經歷的軍官們,蔣百里這個也是第一次指揮如此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軍事理論家也忍不住的哆嗦了一下,他隱隱害怕起來,這些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