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反包圍,決定了日本陸軍的滅亡。
在金道嶺戰役爆發之前,帝國空軍運輸師就已經對金道嶺駐軍給予了多次補給,薛嶽的部隊並不缺乏化學武器的防範裝備。因為日軍在化學武器上的使用愈加頻繁,甚至是視之為唯一的翻局手段,薛嶽對此的防範也異常謹慎。
從凌晨開始。日軍對陣地前後發起了四輪炮擊,大約打過來兩萬多枚炮彈,其中約有1/3屬於毒氣彈,種類齊全,除了神經性毒素外,日軍所能擁有的化學炮彈幾乎都用了上來。
這讓薛嶽非常憤怒,他一直在地下指揮所裡。不斷給後方火箭炮部隊下達指令,又給空軍發電,要求給予日軍化學戰的強力反擊和報復。
雙方的化學戰一直持續了兩天左右,直到第三日的下午2點,日軍才發起第一輪的陣地進攻。
炮火轟鳴之中。大約兩個步兵聯隊的日軍先對303高地實施強攻,譚政甫的203營恰好調整防區佈置在此地,在這個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譚政甫在日軍遺留的3個堡壘的基礎上,繼續增建了5個堡壘,擁有三條溝壕相互貫通,對日軍的陣地強攻給予強力的壓制。
東北國防軍在這一時期已經全部進行了m35突擊步槍的換裝,加上輕重搭配的機槍和數量眾多的通用機槍,以及榴彈槍和迫擊炮,在陣地戰對日軍確實佔據著的極大優勢,但因為兵員嚴重不足,身為營長的譚政甫也等於是親自上陣。
士兵和子彈一樣,都屬於戰爭中的消耗品。
每一場戰役細分到區域性,也都只是每一個據點的攻奪戰。
細川忠康派遣了兩個步兵聯隊從303陣地的兩個側翼同時發起進攻,不斷誘使東北國防軍使用機槍,再試圖用迫擊炮消滅對手的機槍據點,但這種指揮方式過於殘酷,因為據守在此的帝國陸軍不僅擁有數量眾多的輕重機槍,也普遍列裝了突擊步槍,而細川忠康中將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帶來的變化。
在大量列裝突擊步槍的情況下,重機槍和通用機槍在戰術中的地位大幅削弱,憑藉少量輕機槍和突擊步槍,日軍的步兵衝鋒就很容易被扼殺,火力在一瞬間還是能夠達到橫掃戰場的程度,只是帝國陸軍的彈藥消耗速率也隨之急劇增壓,因此需要相比中日辛亥戰爭時期更為強大的運輸能力。
薛嶽少將則很有經驗的把握到了這一點,對經典陣地戰理論有過深徹研究的他,首先強調的就是戰壕體系中的交通壕建設,並且加強金道嶺防線至衛立煌部的臨時公路的修建。
日軍也臨時架設了大量的輕機槍,相互交火,不斷試圖用火力的壓制掩護進攻,噠噠噠噠的聲音在戰場上一直未曾有片刻的停息,沉悶的迫擊炮聲不時響起,在戰場上迸發出短暫的爆炸。
帝國陸軍在打擊對手機槍點上擁有的辦法更多,除了迫擊炮外,主要的打擊手段是30mm口徑的榴彈槍和機關炮,甚至可以用火箭筒的方式遠距離攻擊超過三百米外的機槍點。
輕武器的複雜體系對於抵禦陣地戰有著非常好的價值,日軍也試圖用少量的輕型坦克戰車進行突擊,但是日軍的97陸戰車過於皮薄,別說擋不住37mm反坦克炮和60mm口徑火箭筒的攻擊,甚至在近距離時連20mm機關炮也抵擋不住。
除了兵力,在整體上處於劣勢的日軍進展困難,兩個步兵聯隊的兵力很快消耗殆盡,細川忠康被迫繼續抽調兵力掩護正面的強攻,而僅有的四十多輛97式中型戰車也大多都被擊毀。
畑俊六在整個朝鮮戰場東南戰役的前期是非常明智的,但在金道嶺戰役上,他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其實在日軍圍攻傅作義之時,甚至在此前的開城戰役中,日軍就已經暴露了在陣地戰中強行突防困難的問題。
在第三次中日戰爭中,隨著步兵裝備的更新和發展。單純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