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但我們其實是很歡迎其他國家,特別是大國挑起戰爭,那就索性一起消耗人口吧,你死三千萬,我死三千萬,你還剩下多少人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還剩下4。4億人口。”

說到這裡,宋彪甚至顯得很不滿的說道:“說一句殘忍但是非常無奈的話,為了這個民族的長久生存和發展,我們恨不得找一個同樣的人口大國打二十年的大戰,互相拼掉兩億人口。人口太多了,多到一定程度就肯定會爆發內亂,要不然就全國一鼓作氣殺向整個世界。”

斯大林是屬於那種傲慢無情的人,權勢**極強,而且也是脾氣很暴躁的人,缺乏耐性,急於求成。

他就覺得宋彪這樣的話完全屬於威脅,可又聽的不寒而慄,其實他自己也明白,對蘇聯而言,同中國在陸地大範圍大面積的交戰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土遼闊,資源豐富,工業實力強大,完全可以推出幾千萬的陸軍橫掃一切,消耗掉幾千萬的陸軍之後還能再組建幾千萬的陸軍。

蘇聯受不了,至少現在二十年內是受不了的。

這一刻,斯大林已經愈發明白蘇聯根本不可能收復南西伯利亞平原,機會渺茫,只要中國將六千萬的人口轉移到這一地區,蘇聯是不可能奪回來的。

這樣直接的談話讓斯大林很痛苦,但他知道自己只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不管怎麼說,蘇聯也算是有得有失吧,在東方只要和中國維持良好的關係就能全力應對歐洲世界,可斯大林並不覺得中國會真心維持長久的良好關係,資本主義對**的敵視和階級鬥爭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只要機會合適,中國這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大帝國也會試圖消滅**蘇維埃聯盟。

宋彪當然明白斯大林心裡的芥蒂,坦白的說,他本身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階級鬥爭是生死之戰。只要蘇聯不滅亡,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思維邏輯還是必然會產生新的戰爭。

雖然很困難,宋彪還是希望儘可能的推動中蘇友好和平相處的原則。

他繼續和斯大林勸說道:“中國人有一句話古話。叫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凡事有失去,必有所得。我覺得南西伯利亞平原的事情還是到此為止比較好,如果蘇聯一定要強調此事,在國內喋喋不休。讓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者長期操持著這個話語權,最後導致被動的只能是最高元首。換個角度看問題,失去了南西伯利亞平原,但是保留在對哈薩克、高加索和東歐的佔領權,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徹底避開了和中國的利益衝突,避開了爆發戰爭的可能,使得蘇聯更為明確的成為一個歐洲國家。我覺得這是收穫更大的。形勢比人厲害,有些事情還是淡化為好,過於計較反而會得不償失。”

斯大林沉默良久,最終答覆宋彪道:“這個問題會留給未來的歷史去解答,但我相信。它遲早會有一個更公平的結果。”

聽到這樣的話,宋彪只能說是很遺憾。

因為擁有完全不同的思維邏輯和政治思想,中蘇雙方想要深度對話和交流的難度是很大的,這一點,在過去的這幾天裡也顯得非常明顯和激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中蘇兩國都不希望再次爆發戰爭,至少不是在這十幾年裡。

宋彪在蘇聯訪問了一週之久,批准了蘇聯提出的採購清單,曾幾何時,如今也輪到中國對蘇聯進行技術和工業裝置的輸出,這真是很奇特的事情,也足以證明了中國在國際世界的工業水平。

雙方還繼續就糧食貿易達成了新的協議,中國政府每年秘密“贈送”蘇聯六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