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是“快”。
宋彪下了決心之後,臨晨兩點還將陳其採、舒方德兩人重新喊過來,和他們秘密商議調整對策,對內轉而採取“以和為貴”之姿態。對各方勢力都多加招攬,只要確保帝國的中央權威即可,只要承認帝國和皇帝之事實,允許西南、西北和兩廣以合適的方式“自治”。
帝國陸軍的五大主力師全部抽調回去,只留第一步兵師在華北坐鎮,其餘各部退回東三省積極備戰,同時對北洋系和北方各鎮新軍進行快速整編,東北各路巡防軍和新兵營大規模加入到整編中,並且在全國設立新兵訓練營部,為一場全面大戰做準備。
軍事上總是要將問題想到最壞的情況。
假如真是要和日本全面開戰。海軍這邊基本就只能是全面白送給日本蹂躪了,宋彪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了保證中國海軍的未來建設步伐,他甚至不能將可憐的這點海軍拿出去作戰,所以,唯一的勝利之道就是大規模的陸軍決戰,在東北打一場反擊,揮師南下進入朝鮮半島,逼迫日本求和。
沒有海軍啊。真的一旦是全面開戰,讓日本海軍全面蹂躪各地沿海,並且一直拖延下去,連續兩三年切斷中國的海洋外貿,中國經濟就真的毀了。
哪怕不切斷整個中國的外貿,只是掐斷東三省的外貿進出口,這也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悲劇。…;
所以,即便陸軍大勝也必須讓日本儘快求和。
連夜做出一系列的部署後,宋彪還是不動聲色繼續維持自己在四川的預定行程,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他要突然放棄四川就只能是前功盡棄。
此次陪同他到四川視察的陳其採和舒方德則連夜返回北京總部,儘快完成備戰的各項準備。
次日,宋彪只是簡短的睡了兩個小時就繼續在吳金鬱等人的陪同下,在重慶周邊的北碚、璧山等縣視察,這一帶和南充、廣安等地都是四川桑絲重地,過去十年間的稅收也極高,加上土地兼併的異常厲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如果不是四川之地號稱天府,自古糧米豐足,少有饑荒,以四川如此高的賦稅率恐怕早就飢孚萬里,官逼民反了,即便是在如此殘酷的情況下,四川相比廣西、福建、河南等省的情況還是要好很多。
在宋彪這段時間巡察過的地區中,河南的情況堪稱是最厲害的,人口僅次於四川,土地兼併的相對不如四川厲害,可糧食總產量相比四川又低了很多,只是四川的1/3。
河南的問題很是複雜,如何治理也是問題。
在重慶周邊視察兩天後,宋彪心中愈發感覺到中國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農業的問題,農業抓不好,中國是沒有希望的,只有農業穩定,國家才能穩定,國家穩定才能井然有序的發展工商業。
4800萬的人口讓四川擁有極大的招兵潛力,人口多,百姓生活貧困,誰都有能力在四川招攬一批武裝。這也是四川軍閥割據不斷的一個主因。
兩天後,他繼續按照自己的計劃在知府衙門召見了同盟會的蒲殿俊、熊克武、程潛、方聲濤、張百祥等人,既談光復革命,也談民主立憲運動,更談四川之大治和民族之復興,軟性的招攬這些人重新轉投光復會陣營,即便不加入光復會也可以投身宋教仁的中國民主黨。
和這些人見面會談之後,宋彪再次密集召見四川各地的會黨首領佘英、李韶、周鴻勳、劉天成、張捷先、張達三等人。先封官位,又許諾賜爵。鼓勵他們聯合四川各地會黨組建地方政黨,或者是參加光復會。進入省議會為民請願。
比起程潛、張百祥這些同盟會的死忠派,蒲殿俊、熊克武、方聲濤都極其容易的被宋彪拉攏過來,地方會黨的這些首領既然親眼見到了新的皇帝,又有封官賜爵之事,很快也被宋彪親手擺平。
最後,宋彪才專門抽出時間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