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蔡老貨就是蔡老貨。這姜還真是老的辣呀!李奇心中感慨了一番,道:“太師說的不錯,其實先秦時代。在商鞅等法家人士的提倡下,曾短暫的出現過一個以法治國的時代,只是漢朝之後變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王仲陵道:“那時候法家的確是盛極一時,‘緣法而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等等,皆可說明。”
蔡京嘆道:“只是法家有違帝王之術,故此衰退也在情理之中。”
這一語就道破天機。
封建時代終究還是皇帝最大,不是哪個學派,學派的興盛與帝王思想有著莫大的干係。
李奇一聽,就明白了蔡京的意思,蔡京無非是在提醒他,以法治國可以,以法治君可就行不通了,道:“太師請放心,我會謹記這一點的,不會再讓歷史重演。”
蔡京呵呵道:“這老夫自然知道,老夫最為欣賞你的一點,就是懂得變通。老夫不放心的乃是李綱和那立法院第一任院長毛舒。”
王仲陵道:“李綱此人剛正不阿,倒是有可能步韓非子等人的後塵。”
李奇笑道:“三位小覷李綱了,此人雖然剛正不阿,但是他深通為臣之道,他對其他人是剛正不阿,但是對皇上又是另一番姿態了,至於毛舒麼,呵呵,此人就更加會變通了,否則我也不會提議讓他來做這立法院院長。”
儒法之爭是避不可免的,儒講究的是道德至上,法只是道德的產物,但是法家卻是提倡以法治國,律法至上,這是兩種相互依存又相互對抗的思想。
但是到後面,儒術開始迎合帝王思想,而法家卻與帝王思想漸行漸遠,儒法之爭從先秦一直延續到漢朝,最終儒術還是勝利了,這也就奠定了華夏後面兩千年的基本思想。
但是法家不跟墨學一樣,一蹶不振,其實法家一直都存在,畢竟國家是有律法的,像唐太宗、王安石等人都是較為提倡法家的,遵從儒法二家並行治國,不過儒術始終壓制著法家,這只是因為法家思想跟帝王思想不能完全相向而行,沒有哪個帝王會在自己頭上扣上一頂律法的帽子。
但是立法院的出現,立刻成為了法家的一個標誌性制度,這肯定會帶動新一輪的法學狂潮,但是這一次是由李奇來主導的,他可不會傻到拿律法去跟皇帝作對,這就是在找死,沒什麼其他可講的。
蔡京等人聽得李奇這麼說,倒也放心了不少,這律法和帝王之間一定要有一個平衡點,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會出現大亂。
蔡京點點頭道:“如此看來,這法家的代表人就不用再去找了,李綱、毛舒二人最為合適。”
李奇點頭道:“我也是這般想的。”
“至於墨學麼?”
蔡京望向王仲陵,道:“仲陵啊,這就辛苦你了。”
王仲陵謙虛道:“仲陵盡力而為。”
“好好好。”
蔡京又向李奇問道:“那不知你打算何時開始?”
李奇沉吟片刻,道:“我打算還是先出小說,先用小說來替大宋時代週刊造勢,再推出這個論調,這樣就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了。”
這說到故事。蔡京來精神了,道:“那不知道你這一回又打算寫什麼故事。”
李奇道:“我有兩個構思,其中一個還是武俠小說,書名就叫做《天龍八部》。”
射鵰三部曲,李奇偏偏放棄了倚天屠龍記,這是他自身的原因,他不太喜歡張無忌的性格,因為張無忌自始至終都太被動了,不管是天下大事,還是兒女情長。李奇又是一個超級崇尚主動的人。凡事他都要佔據主動,所以他打算寫《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蔡京這一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