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雖說樞密院掌控兵符,擁有發兵之權,但是樞密使是直接歸皇上統管的,而且宰相強勢的時候,還得受到宰相的牽制,所以真正的權力還是握在皇上手中的,不是說你樞密院要發兵就發兵,首先是皇帝點頭,樞密使再將皇帝的命令傳達給將領,樞密院就相當於半個國防部加半個中央軍委這樣一個機構。
趙楷點頭道:“這朕也知道,但是國家都處於危在旦夕之際,皇帝還有集權的必要嗎?”這國都沒有了,還集哪門子的權呀。
“這是當然。”
李奇笑著點點頭,心裡非常欣慰,由此可見,趙楷心裡還是將大宋放在第一位的,不想某某皇帝,寧可滅國,也要保住自己的皇權,又道:“其實微臣上面說的都沒有太致命的缺陷,真正的缺陷是隱藏在制度之下的人為行為。首先,呃………皇上,微臣若是一不小心對太祖聖上出言不遜,還請皇上見諒。”
趙楷笑道:“人無完人,太祖、太宗亦非完人,既然有錯,就應該提出來,這何錯之有,如果一味的推崇先祖,事事奉若神明,那就成迂腐了,朕從不信這一套,況且朕也不沒有少推翻先祖立下的祖訓,你儘管說便是。”
“皇上聖明。”
李奇微微頷首,才道:“其一,太祖募兵的初衷就錯的非常徹底,太祖募兵不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是為了防止內亂,故此哪裡有難民,哪裡就有募兵,那些難民進入軍營只是想混口飯吃,這種人怎麼能夠保家衛國,然而這難民越招越多,龐大的軍費支出,成為了我大宋不可承受的負擔。而且這花的都是冤枉錢,因為錢是花了,但是並沒有達到強兵的作用,試問這種毫無作戰能力計程車兵怎麼可能打勝戰,不管你制度怎麼改變都不可能。”
趙楷點頭道:“這的確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好在當初經濟使在提出利用商業、農業、工業來疏導難民,很好的緩解了這一現象,而且還增強了我大宋的生產力,如今但凡某地區發生災難,商人們就蜂擁而至。招收那些廉價的勞動力。”
李奇道:“皇上說的沒錯,難民的確是可憐,但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以文馭武。”
說著他頓了頓,又道:“以文馭武這本身沒有錯,文人讀書多,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上。的確要比武將看得更加透徹,而且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延續,但是,凡事過了就錯了。如今已經出現了鳩佔鵲巢的現象,文臣不但統治著武將,他們還宣兵奪主,掌控了戰場。在以前我大宋禁軍出征,統兵之人不缺乏文臣的身影,有些還美其名曰儒將。即便不是文臣領兵。但是也有文臣監軍,其權力遠高於統帥,比如童貫出征燕雲,太上皇卻讓蔡攸監軍,岳飛出征萊州,也是蔡攸監軍。
可是多半文臣都不會打仗,若將戰場上面的權力交給這些文臣,他們的一言之差,就可能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文臣負責政務就行了,讓他們跑去打仗,仗打輸了,又是武將負責,這叫哪門子事,其中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樞密使只能是文臣擔任,武將最多也就是做到樞密副使,而樞密使又經常領兵出征,這不是本末倒置,鳩佔鵲巢又是什麼。”
趙楷嗯了一聲,道:“說到童貫出征,若是當時童貫採取了種公的策略,不至於會一敗塗地,文臣統兵的確是非常危險的。”
李奇道:“其三,就是尊重。在我朝當兵,臉上還得刺青,總所周知,只有罪犯的臉上才有刺青的,這無疑是在侮辱自己計程車兵,士兵每天都用侮辱洗面,你還能指望他幹什麼,這種做法雖說可以防止士兵逃跑,可是強行留住一個要逃跑的兵,這又是何苦了,很多事實證明在戰場上,人多就不一定能贏,我大宋哪次出兵不是以多打少,但是一到關鍵時候,需要頂住壓力的時候,就屢屢崩盤,這跟士兵的心理素質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