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臣妾不。。。。。。”

“愛妃,無妨。”海無影自然知道,無論是朝中還是朝野,都沒有人看好唐僖宗,至今依舊,隨即笑笑道:“朕與你說笑呢?繼續吧。”

“是,陛下。”郭秀蓉定了定神又道:“在家父設宴款待陛下時,那岐墨道長仔仔細細地察看了陛下之相,儘管依舊持懷疑態度,但還是決定讓臣妾入宮侍奉陛下,並說道,有關我郭家莊的來歷只可讓陛下一人知道,如果一年後的三月中旬,陛下仍然在位的話,道長他自會入宮面聖,為陛下解惑也。”

“什麼叫陛下仍然在位?”孟才人道:“莫非那岐墨道長可以算到,陛下有馬踏之變數?”

“孟姐姐,這個我就不知道了。當日,家父也曾就這個問題問過道長,但他沒有明言,只是說,當絕對信任那人。如果臣妾所料不差,岐墨道長定會在近日入宮吧。”

“那人?那人是誰?”

“陛下,這個嘛,道長並沒有講,也不讓臣妾多問。後來,臣妾私下問過父親,家父言及,岐墨道長提過,那人是來自一處神秘之地,也即是岐暉觀主雲遊時到過之地,他們樓觀觀主世代相傳,凡有來自神秘之地的指示,必須無條件地執行,至於那神秘之地是何,在何?只有歷代觀主知道。”

“呵呵,這聽起來倒像是個傳奇故事。”海無影想了想道:“郭妃,你父親和岐墨道長,又或樓觀,是何關係?”

“陛下,臣妾再來說說我郭家的來歷。”

“你郭家不是郭公郭子儀之後嗎?”

“正是,那子儀公之前呢?”

第十四章 那人

第十四章 那人

“之前的情況朕就不清楚了,只記得郭公是出自官吏之家。”海無影不知,李儇的意識中同樣也弄不清楚。

“郭家的先祖就是出自樓觀,而且還是八十名從軍道士的武術師傅。”郭秀蓉頗為驕傲地講道:“自高祖打下江山後,先祖的後裔便在太原附近定居,後又移居關內道的華州府,到了郭公子儀時,以武狀元入仕,以軍功封王,成為名震天下的將領。郭公膝下有八子,大都在朝中為官,其中最小之子名叫郭映,也就是臣妾之祖。”

在海無影的記憶中,郭子儀的八子中以六子郭曖最為有名,倒不是因為這郭曖官職多高,多麼會打仗,而是因為他娶了唐代宗之女昇平公主為妻,演繹了一場流傳千古的名戲《醉打金枝》。

至於郭子儀的幼子郭映,海無影就全無印象了。

“陛下,先祖郭映這一支。雖然最是默默無聞,卻繼承了郭家武學的衣缽,如果單以武學而論,郭公之子中就以先祖郭映的造詣最深。德宗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郭公仙逝後,先祖郭映便奉郭公遺訓,舉家離開了長安,在鳳翔郊外的老爺嶺安家落戶,即為今日郭家莊之雛形。後來,郭家和樓觀的聯絡也盡在郭家莊。雖然聯絡甚少,但也一直未斷。一百年來,樓觀也走向衰敗,到了臣妾祖父這一輩,雙方的聯絡已是少之又少。直到十年前,岐墨道長奉其師兄,也即是這一代的樓觀觀主之命,雲遊天下,才和我郭家的聯絡開始多了起來。”

“等等。”海無影打斷道:“愛妃,你剛才說,你這一支繼承了郭家武學的精華,那你精通武功嗎?”

郭秀蓉略微擺了擺頭道:“陛下,臣妾僅僅練過一些強身健體的套路,郭家武學傳男不傳女,臣妾卻是不通武藝的。”

海無影顯得有些失望:“朕還以為你是位俠女呢。”

在後世的武俠小說中,唐初有俠女紅拂,中期有劍客聶隱娘,到了唐末,卻是筆下無名了。

“陛下莫非也想學武?”

“非也,非也,朕年近三十,早就過了練武的最佳年齡。對了,愛妃,當日進入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