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當時歸義軍的情況頗為複雜,外有強敵回鶻窺伺,如果內部不和,很可能會給外敵可乘之機。”

“繼續說下去,朕允你無罪。”

“皇上,堂兄思前想後,最後採取了兩面討好的辦法,首先,堂兄親自修書一封,告訴朱玫,說歸義軍願意尊奉襄王為帝,但由於外有異族,所以無法出兵相助,之後,或許因為路途遙遠之故,再也沒有收到朱玫之信。與此同時,堂兄又派出三路人馬,意圖到長安查探實情,如果有可能,則希望求得朝廷的支援,但三路人馬都沒能成功到達長安。於是,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然而,由此引發出來的歸義軍之發展方向卻漸漸成為了歸義軍上層的矛盾焦點。皇上,說得難聽點,今日之沙洲實已危機四伏,如果堂兄再不作出決定,很有可能使得歸義軍走向分裂。無奈之下,微臣向堂兄建議,由微臣親自帶領歸義軍中的十名勇士,以使者的身份進京,弄清當今朝廷的實情。”

第二百四十三章 補習

第二百四十三章 補習

張淮鼎有一點說得不錯,那就是今日之歸義軍實際上已是危機四伏,而危機的根源則是來自歸義軍內部。 '800'

按照史書記載,大順元年(890年)二月二十二日,年約六旬的張淮深死於非命,而且是妻死子亡。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即便到了後世,也始終沒有一個定論。說法最多的是,張議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殺死張淮深夫妻和他的六個兒子,也有部分史學家認為,是張淮鼎或者是歸義軍內部以張文徹為首的反對派殺死了張淮深及其一家。

聽完張淮鼎之言,海無影想了想道:“張愛卿,令尊張議潮、你的伯父張議潭以及歸義軍的軍民都是忠於朝廷之人,對此,朕深信不疑。至於眼下的狀況,無論是索家還是李家,他們的想法或許都是基於朕的昏庸無能,準確的說,是朕之前的無能。”

進京之前,張淮鼎只是抱著打探訊息的心態,一旦如外界傳言,大唐將會崩塌,那他回去後就會向張淮深力薦,歸義軍當向其他藩鎮學習,伺機獨立。

直到臨近長安,張淮鼎才發現,原來的傳聞大都被當今皇帝的事蹟所掩蓋。起初之時,張淮鼎等人完全不信,什麼太宗顯靈,完全就是朝廷玩的花招。' 超多好看小說'然而,隨著所聽所聞的增多,對朝廷頗為了解的張淮鼎開始認真地思考起來,並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在城外暫住下來。

與此同時,他又派人悄悄地回到了在京城的家中,透過留守京師之人打探情況。

多方印證之下,張淮鼎漸漸相信,海無影罷免楊復恭之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詳細的策劃,一步一步地剷除了北司集團。從中可以看出,今日之皇上和他記憶中的那位馬球皇帝已是迥然不同。

時至今日。雖然大唐王朝已經岌岌可危,但皇帝還在,這就說明了天下正統還在延續。和不少持觀望態度的人一樣,張淮鼎心中的算盤也是:朝廷能夠讓他看到希望,那他就鼎力扶持,否則,就當另作打算。

在和海無影交談之後,張淮鼎感到,皇帝身上有一種十分謙遜但又自信的氣勢,這種氣勢很淡。雖然不帶絲毫霸氣,卻令人如浴春風一般,使得他張淮鼎在不經意之間,就慢慢地被海無影所折服。

“對了,這就是王氣,一種比霸氣的層次更高一籌的王氣。”張淮鼎如此想道。

這也就是張淮鼎願意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告訴海無影的原因。

“張愛卿,對於歸義軍的情況,朕已大致瞭解。”海無影繼續道:“今日你剛到,先休息一晚,明天中午,朕在宮中為你接風洗塵,到時,你我君臣再詳細議議歸義軍之事。”

“是,皇上。”

離開七號客棧,海無影又來到中華報行,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