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那裡的官員們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遠比內地的官員們要重大的多,所以就該多拿。而至於那些光拿錢不幹活的什麼什麼“司局級單位”,則是多一個都不行。
當然,伴隨著這條“多勞多得的官員路線”的,還有一條官員的升遷法則。不論是各個省、自治區、特別區和直轄市,還是政fǔ的各個中央部所嚴格執行的,都是重能力而不在乎什麼所謂的等級的擢升規矩。
周秀英能夠從上海市副市長這個才是“副司局級”的崗位上,一躍而成為相當於“副總理級”的國家外jia委員會副主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也許有人會說,唉,你就說唄,反正是朝裡有人好做官,就連例舉的這個周秀英也是一樣,倘若沒有上層人士的提攜,沒有身為政務院總理的鄭南的舉薦,她恐怕也不會“平步青雲”。
當然,這種說法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畢竟千里馬都是伯樂現的。
但別忘了,在太平天國政fǔ的律法裡還有這樣一條鐵的規矩,那就是一旦出了事,“伯樂”要與“千里馬”同罪。
一八七八年,已經出任太平天國國防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李秀成,經過慎重的挑選,用一生中僅有的那一個保薦名額,將一個八歲的孩子推薦進了紅軍大學少年班。
按照正常的情況,這個八歲的孩子可以在紅軍大學中無憂無慮地完成十一年的學業,再從一名紅軍的基層指揮員做起,最終成為一位紅軍的優秀將領。
但遺憾的是,僅僅就在四年後,這個孩子就因為學習態度極差且頑劣不改,而被紅軍大學除名。
這個結果一出,不僅直接導致了李秀成由國防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位置上落馬,還使其額外背上了軍銜由上將被降為中將的處分,抱憾退休。
由此可見,舉薦他人升官,可不是一個好玩的遊戲。
而北京,作為太平天國中央政fǔ的所在地,自然凡事都要充當表率。
到一八六八年年底,全北京除去處在主城區的東城、西城和永定三區之外,原本環繞在主城區周圍的那二十個州縣都被已經被進行了整合,最後,僅僅剩下了七個縣。
這七個縣分別是:大興縣——今大興、豐臺;通州縣——含今北京的通州及屬於今河北省的三河、大廠、香河等一部;密雲縣——今懷柔、密雲;順義縣——今順義、平谷;延慶縣——今延慶、昌平;宛平縣——今頭溝、石景山;房山縣。
同樣也不例外的是,在待遇上,主城區的三個區與遠近郊的七個縣也不會相同。
東西城和永定三區,作為北京市府的直轄區,儘管在行使行政許可權方面,可以完全與七個遠近郊縣一樣,擁有各自的獨立但在待遇上,主城區的三區官員,卻低於遠近郊七縣的官員們。道理很簡單,在太平天國政fǔ的管理體制上,縣就是要比區大。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矩,另外還有一個不需要細想的原因,那就是遠近郊縣的官員們不僅管理的地盤比主城區的三區大,這些既要抓好農業,又要促進工業展,還得兼顧著日趨展的城鎮建設的官員們的工作的強度,也遠非那些單純地進行城區管理的官員們所能比。
可見,太平天國政fǔ裡面的官員實在是不好當,因為幾乎就沒有什麼能夠叫你只拿錢逍遙的崗位存在。
更為“可怕”的是,太平天國政fǔ的官員還根本就沒有終身制,上上下下,調來調往的這種常事兒,在太平天國政fǔ都會伴隨著一個官員的薪金收入。
當然,從上往下貶的時候薪水變低,大家都會感到很正常。但要是告訴你升遷還會減低收入的話,你一定會大驚失
不錯,在太平天國政fǔ裡,就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生。
因為在太平天國政fǔ的各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