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平衡,現在是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

不過現在,卻有人上趕著要來給大明王朝當這個肥豬!當然朱大國王也不能一味把這些“豬”往外面趕吧?畢竟滿清那頭還有個“豬圈”呢。

所以他望著坐在自己右首邊一溜小桌子(現在的朱大王賜宴,當然不能弄個圓桌大家熱熱鬧鬧一塊兒吃了)後面的豪商們,微微一笑,轉過了話鋒,說道“當然了,我們不能全盤照搬英吉利,畢竟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同英吉利是不一樣的。”

一眾商人同時鬆口氣,看來這個肥豬還是能做穩的。

“我們大明首先是要鼓勵競爭的,這個什麼皇商、官商的不搞。”朱濟世說著話心道,我朱大資本家精明著呢,你們這些奸商別想拿我當道光皇帝一樣宰!

“不過……大明還是要扶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商人!”朱濟世有些得意地道,“諸位知道什麼叫有國際競爭力嗎?就是像四大行一樣,在洋行當中都是一流的。這樣的商行,在我們大明除了四大行之外還有第五家嗎?”

他的目光投向伍紹榮,“伍行首,你的怡和行在滙豐銀行存了1000餘萬款子,折算成英鎊有三百三十多萬!現在我的四大行加在一塊兒也就這麼點兒淨資產。但是我卻敢說,你的怡和行已經是山河日下,而我的四大行卻是蒸蒸日上。不出五年,四大行就能超過怡和行,再有十年,你的怡和行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說了!”

伍紹榮默然點頭。怡和行的確是在勉勵維持,早就不復往昔的強盛了。在座其餘十二行的行主皆有同感,他們雖然透過投明避免了立即破產的噩運,但是危機並沒有真正解除——十三行的外貿壟斷地位已經不存在了!失去了壟斷地位,自然也沒了壟斷利潤。他們這些並沒有多少實業支撐的中間商,哪裡還有生存的空間?

“不過,我不希望看到十三行就這樣沒落下去!因為十三行是我大明除四大行外,最有實力的商行。如果單純比資金實力,四大行是不如你們十三行強大的。所以十三行只要走對了路子,就可以變成如四大洋行一樣蒸蒸日上的大商行。如此我大明就有十七家大商行,我這大明國王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啊!”

“可我們十三行要如何成為四大行一樣的洋行呢?”伍紹榮皺著眉頭問。其實早在他老爹伍浩官的時代,怡和行就在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甚至還投資過美國的鐵路。但是同後世許多日漸沒落的大公司一樣,轉型之路並不容易走。

朱濟世卻胸有成竹地道“大明扶植十三行的辦法,就是幫助你們建立起真正有競爭力,能打敗國外同行的產業!十三行的基礎應該是產業,而不是外貿壟斷權。”

第262章 按部就班的產業升級 第一更

月票、月票,啦!

。。。。。。

產業升級之路,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關鍵要看是按部就班的升級,還是跨越式的升級,還要看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否鼓勵產業升級。

比如當下的時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有二十年才會全面鋪開。在歐洲,也只有少數產業實現了大工業化,大部分的產業仍然是手工作坊的生產模式。就連被譽為工業糧食的鋼鐵業,也一樣是小作坊、小工廠,根本就沒有年廠幾十萬噸鋼的大工廠——那得做多少個坩堝?用坩堝鍊鋼法根本不可能支援鋼鐵工業完全從手工業進化到大工業,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化學和製藥產業,除了黑火藥和銨油炸藥的生產有點兒大工業的樣子,大部分的化學品生產仍然是大作坊的模式。

至於洋槍洋炮的生產,也不是什麼大工業,頂多算個大作坊。歐洲大部分的鐵匠鋪子都能生產槍炮,雖然他們的技術比佛山鐵業要先進,但也不是什麼劃時代的進步。只要朱濟世的蘭芳行能夠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