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華夏軍隊卻突然來一個奔襲,大軍整個的壓上幾十裡。
等到日本人反應過來後,整個華夏軍隊的前線陣地又成了銅牆鐵壁,根本不給日軍一點可趁之機。
即使在叢林中和那些磨礪作戰的華夏新兵小分隊身上佔得一點便宜,但轉瞬間就被通訊發達的華夏軍隊的精銳給找回來。
時間長了,數著手頭上寥寥無幾的殲敵數,和自身軍隊不知不覺消耗掉的人數,一些日本人也覺察出來,華夏人不止是在練兵,這種打法也是一種戰績積少成多的作戰方式。
但他們使勁了渾身解數,依舊無法改變這種局面,只能被動的跟著華夏軍隊的節奏走。
或許這樣也能夠達到拖延華夏軍隊的戰略目的,讓日本獲得一絲喘息之機,最終日本人也認了,習慣了華夏軍隊的打法。
所以當他們得知華夏軍隊又開始大規模突襲的時候,也並沒有太在意,一邊抵抗著,一邊準備再退個幾十裡。
就連日本人一向喜歡突前的高階指揮部現在也早就提前挪到了前線三十公里以外。
三十公里已經是華夏猛烈的炮灰延伸的最大極限了。據日本人的觀察總結,對於經常依仗炮火強壓日本人的華夏軍隊來說,三十公里一般也是一次性反擊前進的範圍。日本人的高階指揮部。即使不怕炮火的轟擊。也怕華夏軍隊突襲而來。
雖然華夏人對一般的日本兵不留俘虜,但對於那些高階軍官,卻喜歡活捉。
被華夏人活捉去的日本高階軍官。一向都是被推到華夏的戰爭審判法庭中,當著眾多華夏民眾的面,歷數各種罪狀。然後才是處以極刑。
日本人的高階軍官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對華夏的血債,一捉一個準。
一樣是死的下場,還要受盡羞辱,而且華夏人判處的極刑,還特別喜歡使用讓日本人格外恐怖的直接砍頭,甚至就連死去的屍首,還經常成為華夏和日本人交換戰俘等的籌碼,被完全利用,這使得日本高階軍官在和華夏部隊作戰的時候。分外惜命謹慎。
但這一次,他們的謹慎似乎不管用了。華夏的南方大軍一下就突破了三十公里的界限,繼續向南突擊。就連身後被徹底圍困的一眾日本軍官都不理睬。
習慣了華夏軍隊原有戰爭節奏的日本人被這一次的突變打懵了。甚至在華夏大軍橫掃的三天內,亂作一團。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進攻。
日本人重點防禦的前沿的60公里陣地,被傾力而出的華夏大軍不到一天就捅破了。接下來除了幾個重要區域防止華夏的空降外,其他地方的防禦幾乎可以說比紙還薄。
而偏偏華夏軍隊這一次是獅子搏兔,不再是部分軍隊一步一停的穩紮穩打,而是直接把近200萬大軍都投入了進去,力求儘快在外界反應過來前,快速的解決中南半島的問題。
於此同時,在南洋的不少日本佔領地隱蔽和潛伏積聚的力量,也一起迸發。
不需要空投,靠著華人武裝力量協助掩護下慢慢積聚起來的華夏國防軍,在空中火力以及基地重火力武器支援下,就成為了插入日軍核心地帶的一把把尖刀。雖然不求破敵,但足以攪得日軍焦頭爛額。
此時日本人也沒有能力來壓制這些內部暴起的動盪,來自北方和東方的華夏大軍已經打得他們潰不成軍,難以他顧。
之前,法屬印度支那已經基本被華夏佔領了,剩下一星半點零散各處的負隅頑抗的日本人據點,被孟享留著做平衡對付土著人的棋子用,根本構不成威脅。不過這一次也在攻擊中縮小了面積和數量。
馬來半島被華夏佔去了一半多,只剩下南邊的新加坡和北邊宋卡以北的地區。這一次盤踞在這塊金色半島中端的華夏大軍一路向北攻擊,不等泰國國王宣佈投降,僅用了一週時間,就跟北邊和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