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聽到的一咕嚕全說了出來,聽得主僕幾個臉一陣紅一陣白,氣得七竅生煙。

原來宛秋在文瀾閣跟安南王世子的偶遇在府裡已經傳得人盡皆知,只不過傳言中不是“偶遇”,而是有預謀的勾引,急著攀高枝的小孤女潛進書樓勾引尊貴的世子,可惜世子爺看不上眼,讓貼身護衛像扔垃圾一樣把她扔了出去。

府裡的下人議論之餘,還不忘啐上一口:“真丟臉,給她自己丟臉倒罷了,給我們威遠侯府丟臉!”

山水園裡,氣氛前所未有的低迷,宛秋不讓蘭姨出去找鶴二奶奶,也不讓素琴她們出去論理,總之禁止她們出門,讓她們在屋裡“該幹什麼幹什麼”。自己則拿著一本書倚窗而坐,時而看看書,時而看看窗外。

發生了這種事,她也很氣憤,覺得自己百口莫辯。當時情形只有她和那人知道,除非那混帳肯為她出面避謠,否則怎麼辯都是自說自話。

謠言止於智者,可問題是,府裡幾百口人中有幾個是智者?那些下人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若有秘聞流言他們傳得比誰都快。她唯一能做的,只有冷淡以待,不辯不怒不在乎,看他們能傳多久。

這天,蘭姨從午時等到未時,也沒等來傳話的人,既沒人來請宛秋赴宴,小廚房也沒備她的飯,最後,茗香把園裡幾個下人的份例飯菜擺在桌上說:“要不,姑娘就跟我們一起將就著吃點吧。”

蘭姨要去小廚房另做,宛秋已經拿起筷子道:“偶爾吃一頓素的也不錯,你們都站著幹嘛,快坐下一起吃啊。”

一頓飯,吃得幾個小丫頭紅了眼睛,蘭姨更是食不下咽,只是心疼地看著自己從小抱到大的姑娘。

————————————分隔線——————————

漏刻:一排高低擺放的漏壺,最上面漏壺的水從龍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壺,最下面的箭壺上有銅人手握箭桿,箭桿上刻有96格,每格為15分鐘,人們根據銅人手握箭桿處的標誌來報告時間。作為古代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我國古代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有關漏刻的詩句。如唐代詩人李賀:“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宋代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16

第六章 不如歸去

第六章不如歸去

文瀾閣事件後,宛秋很久沒再去靜齋,佟先生倒是找來過幾回,給宛秋送來了幾本新進的書,宛秋每次都讓蘭姨在月亮門外接書還書,口稱:“姑娘身體不適,不能見外客,還請夫子見諒。”

其實是被那件事整怕了,宛秋突然意識到,佟夫子也是個正當盛年的男人,平日給沈家小姐們授課時,還在中間拉一道簾子呢。她卻不知避嫌,時常進出文瀾閣,有時還關在裡面和佟夫子談詩論詞。以前年紀小,旁人還不會說什麼,混帳世子這麼一鬧,她被貼上了成年人的標籤——都曉得勾引男人了,還能裝不諳世事的小女孩麼?

放下手裡的毛筆,宛秋溢位一聲嘆息,坐在旁邊做針線的蘭姨不忍地說:“姑娘好久沒出門了,這會兒都在歇晌,外面沒什麼人,不如我陪姑娘出去走走吧。”

宛秋朝博古架那邊的臥室看了看,答非所問地說:“昨天晚上你們都睡下後,我爬起來把幾隻從家裡帶來的箱子搗騰了一遍。”

山水園的房子是一排五間平房,三間正房兩間耳房。中間的正堂做客廳,東次間用博古架隔成兩間,後面是宛秋的臥室,前面是書房兼起坐間。西次間也隔成了兩個臥室,後面給蘭姨住,前面是素琴和紋繡,知墨和茗香住了一間耳房,另一間做雜物間。

宛秋的臥室裡,靠左砌了一張炕床,右邊是一排箱子和櫃子,其中有八隻黑漆描金箱子是從南邊帶來的,四隻裝衣服,四隻裝著各種首飾器皿。

蘭姨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