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西北地區伊斯蘭教的發展情形和外面不一樣。西北伊斯蘭教的產生,既不是被阿拉伯帝國武力征服的結果,也不是像當初極力想在我國進行傳教的西方教會那樣,由穆斯林傳教士有計劃地傳教的後果。它只是當年西域的穆斯林人民一代代在這裡留居、繁衍的結果。

殿下在以前談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曾經笑著說過,伊斯蘭教不是被“傳進”我們這裡的,而是被“帶進”來的。所以,西北伊斯蘭教的這個產生過程,也就決定了它在最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是作為一種個人精神信仰而存在著的,像我們現在的佛教。在這種情況下,所謂“教權”,也就只能是侷限於於對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卻不會對整個的社會產生影響。

但是,隨著清初伊斯蘭教神秘主義,哦,也就是一個叫蘇非派教義的傳人進入西北,並迅速的發展起來,這種情況也就隨之而發生了一個根本上的變化。蘇非派教義傳人使得我國伊斯蘭教在西北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地特點的蘇非派四大派別,即尕德忍耶、虎夫耶,還有,還有哲赫忍耶和庫布忍耶。殿下講,這個蘇非派教義已經不僅僅只是一種講求個人修行的方式了,它還主張建立一種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社會組織,這種組織後來被稱其為伊斯蘭教的“門宦”制度。

在西北,伊斯蘭教的門宦組織相當的嚴密,並且等級森嚴,幾乎所有的門宦又都有他們自己的神化教主。他們的教主在門宦內無一例外地都會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並對普通教民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同時,門宦還對各自所屬的底層教民們實行嚴密控制,有的還把他們編成軍事性的組織。可以說,在門宦的組織形式下,西北的伊斯蘭教也就出現了真正具有社會意義上的所謂“教權”。

這種“教權”發展到了這樣,像什麼呢?

這時,秦日綱低低聲的咕噥了一句,“這和我們起初的拜上帝教倒是有些差不多了。”

………【第一九一章歷史的教訓是絕對不能忘記的】………

“可不一樣,”林鳳祥一聽秦日綱的話,馬上搖搖頭,“他們怎麼能和我們當時的拜上帝教相提並論。拜上帝會建立伊始,就提倡的是要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各民族的平等。而我們的武裝力量更是為了驅趕入侵者、奪回自己被強行霸佔的土地,為了使所有人脫離苦難去戰鬥,卻不是用來維護所謂單純的大漢族利益進行的什麼民族間的械鬥。儘管拜上帝教有著後來許多這樣或者那樣難以克服的自身毛病,但是和其它的教義相比,還是有著根本性的區別的。不然,也不會這麼容易地出現拜上帝教向共盟會的轉變。這些門宦們追求的是什麼?他們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他們少數人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僅地位低下的回民兄弟,還有我們這些所謂的外族則都是供他們隨意驅使、宰割的奴隸,或是被完全消滅的物件。”

“是這樣的。“黃再興點點頭,又接著往下講:

不難想象,這種集宗教、地方行政組織和武裝力量於一身的地方性宗教社會組織的出現,是任何一個政府都不能容忍的。可穆斯林的門宦領袖們不管這些,他們不是學西藏、蒙古的喇嘛教,透過和世俗政權,也就是現實的政府合作,用承認對方的世俗權力來換取政府對自己宗教權力的承認,雙方受益,他們最終採取的是以“教權”來對抗政權的過激行為。

說白了,他們就是要推翻滿清政府的統治,在這一點上,他們的作為與我們以前的拜上帝教還是有些類似的地方,就是要用教權來代替政府職權。不一樣的是,我們不是要建立起一個單獨的漢族國家,而是要收回原本就屬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一切,統一整個的中華,這裡面本身還包含了回民兄弟的利益。林老總剛才說的好,這些門宦們想的不是這個,他們只是想在陝甘這塊兒地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