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名將之悲(第2/2頁)
章節報錯
遲唐祚,中有秦宗權荼毒天下,後有朱溫竊據神器,生靈塗炭,國家衰弱,四方夷狄裂中土之血肉而食,朕起兵危城之間,三十年輾轉,篳路藍縷,幸蒼天不棄人心未厭,大唐有中興之勢,今朱逆猶竊據中原,朕養甲兵三年,當掃平天下,重振大唐昔日之盛……”
一封檄文在李巨川抑揚頓挫的腔調中念出。
所有人都屏息凝聲,生怕漏聽了一個字。
直到李巨川唸完,才半跪於地。
“諸位,大唐掃平天下之時至矣!”
如今的大唐已經不需要隱忍和苟且了,放眼天下,還有何人可敵?
汴梁不過是在苟延殘喘。
李存勖有與大唐一爭長短的雄心壯志,可惜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他。
歷史上的他,在失去張承業、周德威的輔佐之後,並沒有比朱友貞強上多少。
河東更像是一個放大的軍事集團,武力固然強盛,然而並沒有走出大唐的痼疾,也沒有解決這片土地上根本矛盾。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刀子能解決表面問題,但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統治者的智慧。
很可惜,李存勖曾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卻並沒意識到時代的命運向他呼嘯而來。
也許他是一個戰無不勝的戰神,但卻並不具備卓越的政治智慧。
在李曄的調整後,唐軍分為四路,李筠、高行周進攻許、鄭,朱瑾郝摧進攻潁、陳,李神福進攻徐泗,然後席捲山東。
李曄自引大軍至唐州,以為後援,以備晉軍的變動。
前後動用十八萬正兵,各地輔軍近三十萬。
這便是大唐國力爆發之後的力量。
泰山壓頂,無可撼動。
當年朱溫二十萬大軍橫掃河中窺視關中的恐懼,李曄還給他的子孫。
出兵當日,長安百姓全都出城送行三十里,很多人都流著熱淚。
李曄騎在馬上,心中亦是感觸良多。
如果不是關中百姓的支援,他也走不到今天。
春耕之後,沿路一片生機勃勃,關中二十里一村,三十里一鎮,平靜而祥和,並沒有因為行軍而慌亂。
路過城池,也只在城外安營搭寨,秋毫無妨。
對這場戰爭的結果,李曄並沒有多少疑慮,就算沒有李存勖在河北牽制,汴梁也扛不住唐軍的打擊。
魏博對李存勖是熟透了的果子,同樣,梁國對大唐也是熟透了的果子。
李曄七萬大軍、十萬輔軍浩浩蕩蕩東出,瞬間就震動了天下。
行至唐州,逆梁各地的投降密信像雪片一樣飄來。
李曄沒有絲毫興趣,很多人只是為了保住繼續吃香喝辣的權力。
他們投降也好,頑抗也好,都無法改變此戰的最終結局。
就像無論王彥章多麼忠勇,都無法改變汴梁覆滅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