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淵蓋蘇文的救命之恩。

李世民軍尚未到達烏骨城,那淵蓋蘇文便接到了平壤失守的訊息。他的根基可是在平壤城,所以,淵蓋蘇文立刻領兵回援平壤。

不過他倒是在臨行之前做了一番佈置,先領士卒夜裡出營,天明之後再返回大營,造成援軍到來的假象。接著,埋鍋造飯之時,廣做鍋灶,以迷惑唐軍斥候。當這一切佈置完之後,這淵蓋蘇文才領四萬大軍回援平壤,誓要奪回平壤。

他先派遣了三千騎兵作為先鋒,先行一步趕往平壤,打探一下敵方虛實,聯絡一下平壤附近兵馬。可是在一天下午,那騎兵將領竟然帶著不到一百的殘兵找到了淵蓋蘇文,向其稟報,說是自己的三千騎兵遭到唐軍偷營,死傷大半,逃出來的就只有這些人。

淵蓋蘇文聽著將領一說,倏然一驚。難道那攻取平壤城的唐軍數量龐大,竟能分兵出來一戰?

在接下來的行軍之中,淵蓋蘇文就要小心多了,雖然離平壤城只有一天的路程,但是,本著小心為上的原則,淵蓋蘇文還是緩緩行軍著。

然而,這種謹慎並未有讓他的大軍擺脫被襲擊的命運。

當手持武器的步卒緩緩行進的時候,忽然間,驛道兩邊的樹林之中忽然射出一支支的弩箭。猝不及防的高麗士卒紛紛中箭。這些弩箭射得極準,多是直貫太陽穴。士卒當場死亡。

當騎在馬上的將領正小心的注視著兩邊樹林的時候,忽然間從樹林中飛出一支羽箭,貫穿那高麗將領的腦袋。

剛開始受到襲擊的時候,淵蓋蘇文還會令士卒前往樹林中追趕,清剿。然而看著那些士卒衝入樹林之後,沒過片刻便發出一陣陣慘叫聲,回來計程車卒不到十分之一的時候,淵蓋蘇文只好放棄了深入林中清剿的想法。

想必襲擊之人定是山林作戰的高手。若是冒然前往,恐損失更大。可惜自己沒有將那些部落士兵帶上,若是帶上了這些從小便在樹林中長大的部落士卒,便可放心入林清剿。

這襲擊行軍隊伍還是小事,可是,當一名名高麗將領被射殺的時候,那淵蓋蘇文就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火氣,下令還擊了。這一次他沒有偶愛士卒前往清剿,而是令弓弩手發箭,射進樹林之中。

然而,有茂密的樹木作為屏障,高麗士卒射出的箭支全部釘在了樹上。至於射中人沒有,只有天知道。

每當這個時候,那些偵察兵便會躲在樹後面暗笑道,這倒好,射出十多根箭,換來幾百支箭,這買賣倒是划得來。

除了行軍時遭到襲擊之外,就連紮營後也會受到襲擊。比如當高麗士兵去河邊取水的時候,水中忽然躥出一個個人影來,他們手持軍刺,猛的一下扎進高麗士卒的脖頸之上。然後立刻再次潛入水中,消失不見。等到高麗士卒發現這些取水計程車卒的時候,他們已經死亡多時了。從頸部流淌出來的鮮血在河中蔓延,讓人看得心悸。

後來,凡是取水計程車卒,都會有近百個手執武器的高麗士卒保護。

這一天的日子過得還真是漫長。當淵蓋蘇文的大軍離平壤城不到十里的時候,他們沒有收到襲擊了。這一路上的襲擊使得他們神經緊繃,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當淵蓋蘇文的大軍開進平壤城之後,眾軍這才鬆了一口氣。

就在眾軍鬆了一口氣時,那淵蓋蘇文卻是哭喪著臉看著面前擺放的一個個靈位。他淵家上下幾十口人盡數在此。

“那領軍之人是何人?他們又多少兵馬?”收拾起沉痛的心情,淵蓋蘇文向身邊的一名官員問道。言語之間,森森寒意,沁人肌骨。

那官員是在允文取下平壤城後投降的官員之一,如今聽到淵蓋蘇文的充滿寒意的話語,不由微微一噤,連忙說道:“那領軍之人自稱定州郡公張允文。其所領兵馬只有五千人和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