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那些人慣用的手段所以啊,我得小心一些!”張允文冷笑了一下,繼續往前走。

經過了這麼一樁事之後,四人加快了步伐,不到一刻鐘,便返回了官署。

為了不讓李宇他們擔心,張允文並沒有說起路上遇到巡邏兵之事,只是提及那醉也不歸樓的美味佳餚,並且許諾過兩日也帶他們去嚐嚐。

第二日,張允文便開始全面接手洛陽事宜。在官署前衙,那張柬之、王方翼等人已經開工了。先是直接從洛陽府衙抱來一摞摞厚厚的檔案,主要是有關商業的檔案,比如政令啊,稅收賬本之類的東西。這些張允文將要存檔在自己這兒,放在洛陽府衙的確不太安全。

將這些雜事交給那三人還有一些小吏處理,自己卻帶著親兵在洛陽城內瞎逛。說是瞎逛,其實不然。因為張允文張允文赴任之前,已經有許多官吏被換成了年輕的、專業的官員,但是,張允文還沒有和他們過面。所以,他要一一去看看這些官吏那些能夠擔得大任,哪些又只能做做本職工作。

從洛陽府衙開始,張允文先將洛陽城內新到任的那些官員給找出來。讓他驚訝的是,一個洛陽府衙,帶上衙役不到百人的衙門中,竟有九人是在張允文赴任前三個月調派過來的,他們官職雖小,不過是戶曹、市令之流,但是卻掌著實際的權力,直接與當事人接觸,對於洛陽的瞭解,要比自己深刻得多。

花了八天時間,張允文終於挨著和洛陽城內的那些官吏談了一遍。當然,很多官吏都是自己上門拜訪的。

洛陽城接著漕運之便,再加上陸上道路同樣四通八達,城市人口稠密,所以,成為了一大商業中心。如今,洛陽城共有商戶八千多戶,其中,周、褚、王、陸、劉等洛陽及附近的世家控制的商戶有兩千多戶,而由裴、崔、張、韋等非本地世家控制的商戶也有一千多戶。這三千多戶商戶卻佔據了洛陽交易總額的七成以上。

面對這樣的資料,張允文感到任重道遠。

洛陽城內還是有著不少的能吏。這些人十分務實,做起事情來,雷厲風行,讓張允文又感到一絲絲慶幸。幸虧李世民派了這般多的人過來幫忙。

洛陽城內的官員會見完了之後,張允文便去洛陽城外見那些地方上的官吏了。打著巡察的幌子,從洛陽出發,先往東行。

一路上經過偃師。渡過洛水,經過鞏縣到達汜水。在折向西經過洛口、李城、孟州等地,返回洛陽,結束這東行計劃。

張允文便是這樣規劃出行路線的。這一去一來,估摸著要一個多月。

雖然李宇等人對於張允文的出遊十分不捨,但也知道此事重大,帶上自己恐怕不行。

東行之初,還算順利,一路上見到的許多縣令縣丞,都是才換上沒多久的。幾乎每個縣都有一人。他們也紛紛拿出縣裡的資料,同時為張允文獻言獻策。

這一切都很順利,然而在洛口的時候,張允文卻遇上了一個麻煩。

洛口是洛水入黃河處的鎮名。這裡雖然只是一個鎮,但是卻是自以為得必到之處。因為洛口倉便建在這這裡。隋大業二年,隋煬帝在洛口鎮興建洛口倉,把從江南經大運河運來的糧食囤積於此。當時洛口倉的倉城周圍二十餘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糧八千擔,設官兵千人防守糧倉。而後來翟讓李密大興瓦崗之時,便是靠攻破洛口倉,將倉內的近千萬石糧草分給百姓,贏得百姓擁護,才使得瓦崗迅速發展的。

如今的洛口倉同樣是大唐重要的糧倉之一。整個河洛地區,每年的糧食,都會儲備在此。 不過此時的洛口倉,規模不及前代。當年李密攻陷洛口倉,開倉放糧,興建洛口,拆了不少的藏窖以建洛口,如今,這洛口倉只有不到千窖。饒是如此,這裡存糧依舊非常之多。

由於洛口倉的重要地位,所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