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兩相廝見的時候,朱寧才對張氏引見了小五,張氏就笑了起來:“寧妹妹你不說我還想不起來,敢情那就是當初榮國公常常帶在身邊的小丫頭!”她又比劃了一個高度,面上滿是和藹親切之色,“那時候你才七八歲,只有這麼一丁點高,看什麼都好奇,還纏著瞻基給你講故事,你可還記得?”

當初每逢北征北巡,道衍都是留著輔佐皇太子,之後皇太孫朱瞻基出閣就學,他又奉旨專為其講課,因為小五太小丟在家裡不放心,他便索性把她一直帶在身邊常常出入東宮,因此張氏一提到那段經歷,小五頓時有些不好意思,期期艾艾地說道:“都那麼久的事情了,太子妃您居然還記得!我那時候不懂事,大約給您添了不少麻煩。”

朱寧還是第一次看到小五這般赧顏的表情,忍不住伸手掐了掐她的面頰,這才笑道:“我還怕你見了太子妃說錯了話,想不到你當年更放肆的事情都做過!你這個小妮子,都是老和尚慣壞了你,這天下還有誰敢讓皇太孫講故事?”

“那時候也多虧了她則東宮也不會有那麼多笑聲。”張氏見小五藕荷色綾子小祅,藕荷色百褶裙,卻是不戴金銀,只耳垂上綴著一對珍珠墜子,便招手示意她過來,褪下手中的一個白玉鐲子給她戴上,這才笑意盈盈地說“好孩子,聽說如今杜大人認了你做女兒,總算是榮國公之前沒託付錯了人。聽說你還跟人在學醫術?女兒家尋一個好夫君嫁了才是大事他的事情別那麼較真。”

小五雖說不怎意外頭的事,卻不是真傻,雖說心裡不以為然,嘴上卻不做聲。雖說有心求一求,但看見朱寧在張氏旁邊衝自己連連使眼色,她也就乖覺地把到了嘴邊的話吞了回去。陪著張氏坐了一會,不多時皇太孫妃胡氏就前來覲見果她又收穫了一支精緻的鳳簪,等到告退的時候,張氏又額外賞了四樣表禮。

出了東華門上了翟車,朱打趣道:“太子妃太孫妃一向節儉,節下頒禮多半也都是如此,你今天倒是得了大彩頭。

話說回來,怎得從來不說以往在東宮那些事?”

“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小五撇了撇嘴,道“我記得那一回皇上北征回來,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大發雷霆,東宮好些人都不見了,我認識的那些太監宮女也少了很多,我最初什麼都不懂和往常一樣愛說愛笑,所以太子妃常常找我過去說話……後來老和尚不太帶我進宮了我也是很久之後才知道,那一次東宮好像死了很多人……”

朱寧原本就是機敏的人然之間:_到了永樂十二年因為太子未能及時迎駕而牽連無數的大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因小五悶悶不樂她便連忙岔開了話題。周王朱如今身體不好,因此她便徑直載了小五回周王公館。在門前下車時,她卻驚訝地看到老總管親自迎了出來。吩咐人領著小五先進去,她便在老總管的陪伴下放慢了步子往裡頭走。

“剛剛來訊息。汝南王又不消停。聽說和世子爭吵之後差點動了刀子。新安王也在旁邊幫著汝南王。兩位千歲爺話說得很難聽。甚至連周王殿下都掃了進去。所以世子很為難。”

聽到汝南王三個。朱寧頓時皺眉。心中要多膩味有多膩味。她上頭哥哥姐姐眾多。但和她感情親厚地卻不多。但其中最令人討厭地就是二哥汝南王。她實在不明白。建文年間分明是他出首向朝廷舉發了父親周王謀反。朱棣登基後卻沒對他怎樣。朱竟是索性當作沒這個兒子。偏偏和她一母同胞地新安王愣是與其親厚。到頭來上法場是不是也要一起做伴?

“這兩個混賬男人……”含含糊糊罵了一聲。她還想再罵。但想到長幼之分。她還是悻悻然住口。心想父親在京師裡頭戰戰兢兢。那兩個卻唯恐天下不亂似地死命折騰。想了又想。她便開口吩咐道。“父王在地時候也難能約束他們。如今就更不消說了。此事不用去管。他們哪年不鬧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