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著大軍進駐了蓋牟城。 靠近遼水的三座城池都在唐軍的掌控之中,徹底開啟了進攻高句麗腹地的門戶,但是現在卻還不能急著繼續進擊。 因為這段地界還有很多小山城,需要將這些小山城全都攻佔,才能讓後方徹底穩定,不用擔心糧道突然被斷。 橫山、南蘇、貴端等山城都位於地勢險要的山上,城池不大,守軍也沒多少,卻都易守難攻。 好在唐軍有火炮,雖然將重型火炮運到山上有些困難,但是將中小型火炮運到山上卻不算難。 這些小山城當然就不必李世民親自帶領大軍去攻打了,而且帶了大軍去了也沒用,因為兵力多了也施展不開。 李世民命張士貴、契苾何力、張儉等人各自領兵去攻打山城,火器營也被暫時拆分開了,隨同各軍前去攻打山城。 房遺愛這個火器營中郎將反倒是清閒了下來,他留在了蓋牟城,他閒來無事當然是要給晉陽公主寫信。 這些天李世民也曾收到長安送來的奏報,每當奏報送來,必然就會有晉陽公主的書信一起送來。 不過,他卻沒來得及好好給晉陽公主寫封信。 如今總算是有閒暇認真的給晉陽公主寫封信,好好表達一下他的相思之苦。 崔為書在甩脫了大唐騎兵的追擊之後,並沒有急著去安市城,因為他身邊的兵馬已經所剩不多。 沒了兵馬傍身,就算他去了安市城也只會被人輕視,就像金盛原一樣。 他知道唐軍在攻下蓋牟城之後也不會急著來攻打安市城,而是去攻打那些小山城,所以他大著膽子嘗試著收攏潰敗的兵馬。 潰敗的兵馬不可能全都被唐軍斬殺或者俘獲,加上大軍潰敗沒多久就天黑了,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將士逃脫了。 這些逃脫的將士要麼去了附近的小山城,要麼就遠離安市城往東走。 連續奔波了三天,崔為書終於收攏了四千多兵馬,其中有兩千還是騎兵。 崔為書心裡總算是踏實了許多,雖然這些兵馬算不上多,但是至少不會被輕視不是。 而且,安市城雖然城池不小,但是不在抵禦中原進攻的最前方,守軍並不算多,只有一萬多人。 所以,他帶著這四千兵馬去了安市城,也能在安市城有一席之地。 當崔為書領著兵馬來到安市城的時候,安市城已經收到了蓋牟城被唐軍攻陷的訊息。 此刻的安市城已經風聲鶴唳。 安市城的城主楊萬春正愁眉不展,遼東城淪陷,如今他又聽說新城、蓋牟城相繼淪陷,這讓他感到驚懼之餘又感到十分困惑。 這三座城池兵力充足,武備齊全,城牆又高又寬,為何這麼快就被攻陷了? 雖然潰兵前來安市城報信,但是所說的話卻又讓人匪夷所思,什麼唐軍能飛天,能操縱雷法,實在讓人不解。 就在他驚懼又困惑的時候,崔為書帶兵來到了安市城。 對於崔為書的到來,楊萬春感到大喜過望。 一方面崔為書帶來了四千兵馬,增強了安市城的實力,另一方面崔為書肯定對三座城為何失守知道的更清楚。 “崔城主,我聽說唐軍大舉進攻,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攻破了遼東、新城、蓋牟三城,可是真的?唐軍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何會這麼快就攻下了這三座城池?” 崔為書嘆道:“慚愧,敗軍之將本沒有臉面再苟活於世,之所以敗走安市城,就是將我所知的訊息完完整整的告訴楊城主,也好商量出個對策出來。” 楊萬春寬慰道:“唐軍來勢洶洶,崔城主也不必太過自責,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團結一致共御外敵,還請崔城主為我解惑,我也好有所防備。” 接下來,崔為書將整個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說了起來。 楊萬春越聽臉色越是凝重,喃喃道:“唐軍竟然有如此強大的攻城利器?” 崔為書連連點頭:“一點都不假,正因為如此,我才不得不決定主動出擊!” 楊萬春搖頭道:“主動出擊也行不通,畢竟唐軍的兵力要勝於我等,火炮不止攻城能用得上,野外作戰也能用得上,再加上唐軍還有飛天神器可偵查軍情。” “守城還好,即便是唐軍看到了城防,但是畢竟有城牆在,我們還是佔據了地利!” “如果是野外作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