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為書聽了不由倒吸一口氣,楊萬春這廝可真夠狠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楊萬春的這個法子確實有用。 一時間,崔為書不由嫉妒起來,楊萬春果然是老謀深算,智計百出。 不過,如今寄人籬下,崔為書面上卻不顯,拱手讚歎道:“楊城主此計甚妙,必定能讓安市城上下齊心,悍不畏死,誓死守城!” 楊萬春揹著手,徘徊道:“只這樣還不夠!唐軍雖然攻破了蓋牟城,但是還有很多山城要攻取,唐軍還要休整,暫時還騰不出手來攻打安市城。” “趁這個機會,派人出城到附近的村鎮宣揚唐軍殘暴不仁會屠城滅村,讓村鎮上的百姓都遷移到城裡來。” “就算有不願入城的百姓,也要將他們糧食搜刮到城裡來!” 崔為書聽了不由拱手讚歎道:“楊城主所言甚是,這樣能大大增強安市城的力量!” 這些都是守城的耗材啊,而且還能補充城內的糧食。 楊萬春仍然面色沉重,嘆道:“即便如此,能堅守多少天,我也還是心沒底,盡人事聽天命吧!” “崔城主,遼東城、新城、蓋牟城的糧倉有沒有焚燬?” 崔為書搖了搖頭:“並沒有被焚燬。” 楊萬春嘆道:“都以為這三座城固若金湯能堅守很久,所以囤積了不少的糧食。結果沒幾天就被攻破了,那麼多糧食豈不是全都落在了唐軍手上?” “唐軍東征一大難處就是糧道太長,如今唐軍繳獲了這麼多糧食,倒是大大的緩解了後勤的壓力。” 崔為書慚然道:“慚愧慚愧,這一切來的太快,並沒有想那麼多。” 如今再追究這些也已經遲了,楊萬春笑道:“好在唐軍只有十萬兵馬,相比前隋的百萬大軍,這算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訊息!” 崔為書微微點頭:“是啊,唐軍只有十萬兵馬,只要折損個三四成必然就會退兵。” 楊萬春深深的拱手道:“崔城主,宣揚唐軍殘暴不仁屠城滅村的事就拜託了!” 崔為書連忙深深的拱手還禮道:“楊城主放心,我知道此事事關重大,必定會竭力而為,戴罪立功!” 回到臨時營地,崔為書立即安排將士們出去散播唐軍殘暴不仁屠城滅村的謠言。 安市城軍民本來就對遼東、新城、蓋牟城被攻破之事十分關注,所以這些謠言迅速在城內傳播開來,當天就傳的人盡皆知。 城內的百姓聽了不由人心惶惶,他們也都知道,唐軍接下來就會攻打安市城,所以很多人打算逃離安市城,一路向東遷移躲避。 不過楊萬春對此早有預料,將城門嚴密的看守起來,沒有他的手令一律只准進不準出。 在楊萬春的鐵腕手段下,整個安市城都開始為了守城而運轉起來。 鞏固城防,遷移城外村鎮的百姓入城,不但將城外的糧食蒐集一空,甚至連城內的糧食也全都蒐集起來統一調配。 就在安市城為守城而忙碌的時候,坐鎮蓋牟城的李世民也陸續收到了捷報。 一片地域的小山城很快就都被攻破了,在火炮的助力下,沒有小山城能堅守的住。 被派出的幾路兵馬也陸續返回了蓋牟城。 看著插滿了大唐旗幟的沙盤,李世民龍顏大悅,心情大好。 不過,他並沒有急著攻打安市城,這麼多天下來,安市城肯定早就得到了訊息,就算他現在急著出兵也沒有突襲的效果了。 安市城該準備的已經準備了,不遲這一天,不妨讓將士們休整一天。 一眾將領們齊聚在城主府廳堂內,金盛原正詳細的說著安市城的情況。 “安市城的守軍雖然不及遼東城多,但是安市城是一座大城,十分繁華,城裡的武備很充足,也囤積了不少糧草。” “安市城的城主名為楊萬春,很受淵蓋蘇文的賞識,此人頗有才幹,心機很深。” “據我所知,之前安市城大約有一萬五千守軍,不過現在肯定有不少敗兵逃往安市城,如今安市城到底有多少守軍也難說的很……” 既然已經歸降了大唐,金盛原的心態自然也發生了改變,想著在大唐立功受賞安身立命,所以他也十分盡心盡力。 聽完金盛原的敘述,尉遲恭笑道:“新城這一戰,被斬殺和投降的佔了大部分,逃走的只是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