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站在船頭,眺望著遠方,左邊站著長孫無忌,右邊站著鐵塔一般的尉遲敬德。 李世民興致勃勃的問道:“前面就到幽州了吧?” 大軍走了一個多月才趕到了幽州,他坐著蒸汽船隻用了三天的時間,而且一路上舒舒服服的十分愜意。 尉遲敬德同樣好奇的眺望著,笑道:“應該就是幽州了,當年羅藝謀反,差點就來打幽州了,結果上天沒給機會啊。” 李世民聽了不由哈哈大笑:“真巧了,當年羅藝謀反,朕正是派你們兩個領兵平叛。” 長孫無忌笑道:“陛下天威,我們二人剛領兵出動,結果羅藝就死了,平叛也就不了了之。” 李世民感慨道:“若不是你們提起來,朕幾乎忘記了,一轉眼就過去了十八年!” 雖然大唐的大半個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卻不包括遼東,所以他們君臣都沒來過遼東。 隋末的時候,羅藝割據遼東,此地雖然民風彪悍卻人煙稀少,缺少糧草,羅藝也無力逐鹿天下,後來見到大唐大局已定就痛快的歸順了,因而被封為異姓王。 歸順大唐之後,羅藝頗受重用,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黨羽,加上為人狂傲,沒少和李世民結怨。 然後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羅藝見狀自知必死,把心一橫乾脆搞個大的——造反! 他的部下一聽都懵逼了。 現在的皇帝是誰? 是那個天下最能打的男人! 而且,他手下還有一大票猛男,還有全天下的百戰精兵。 造反?那不是老壽星上吊活膩歪了嗎? 關鍵是一丁點的成功的希望都看不到啊。 部將們一合計,覺得歸順大唐之後過的都挺不錯,羅藝想死,大家可不能跟著墊背,乾脆擒殺羅藝邀功請賞。 打算是挺好,不過這事卻暴露了,羅藝知道後嚇的拋妻棄子只帶著幾百親信逃走了,準備投奔突厥。 走了沒多遠,他的親信一合計,投奔突厥受苦幹什麼?大好的功勞這不就在眼前嗎? 於是,羅藝的人頭就被送到了長安。 遼東因而徹底處於朝廷的掌控之中。 十八年過去了,如今的遼東早已經無人提及當年那個幽州大總管、燕王羅藝。 皇帝的御船終於抵達了潞縣碼頭。 如今的幽州還沒能成為國都,幽州城的規模尚小,只是後世西城區的一小部分。 潞縣自然也沒能成為南北通州通南北的北通州。 不過,李世民等人還是頗為吃驚,此地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般荒涼,雖不繁華卻很熱鬧。 畢竟,大運河是溝通南北的最好通道,整個幽燕地區所需要的物資幾乎都透過大運河來運送。 潞縣的碼頭上,李績、李道宗、房遺愛等人紛紛拿著望遠鏡望著遠處的河道上。 估算著皇帝的御駕應該快到了,所以他們提前來到了運河碼頭等候接駕。 張儉看著房遺愛等人手裡的望遠鏡心裡有點豔羨,讚歎道:“這就是傳聞中的望遠鏡?這可是觀察敵情的利器啊!” 一邊說著,張儉忍不住看向房遺愛,據說望遠鏡就是出自房遺愛之手。 房遺愛放下了手上的望遠鏡,笑道:“張都督就算是看我也沒用,望遠鏡雖然是我製出來的,卻全被陛下要走了,只給我剩下了這麼一件。” 張儉有些失望的笑道:“望遠鏡在戰場上大有用處,陛下如此重視倒也正常。” 房遺愛話音一轉,笑道:“不過,我估計著陛下手上很可能還有望遠鏡。” 張儉聽了不由眼前一亮,如今要徵遼東,他這個幽州都督肯定也在出徵之列,向陛下求一件望遠鏡不過分吧? 沒有將軍能抵擋的住望遠鏡的誘惑! 就在此時,李績舉著望遠鏡高聲道:“陛下的御駕來了!” 張儉連忙轉頭吩咐道:“快清場,準備迎駕!” 張儉這個幽州都督早就做好了迎駕的準備,所以都督府的官吏有條不紊的準備了起來。 碼頭上的人還有河道上的船隻都十分配合的接受指揮。 御船緩緩靠在了碼頭上,拋錨停船。 李績作為行軍大總管排在了最前面,帶領眾人迎了上去。 “臣等恭迎陛下!” 李世民龍行虎步的走下了御船。 “都免禮吧!” 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李世民的內心禁不住激動起來。 這裡就是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