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等級至少相差二十年甚至更長。這二十年的時間差,也可以理解為材料差。加工工藝差。

華夏的設計師們並不比別人差太多。事實上,華夏並不差天才的設計人才,差的是把這種設計做出來的能力。一個設計明明很好,但做出來的產品卻總是達不到設計的要求。

不過,因為趙無極,這方面的問題也正在一個一個地解決。

這個解決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反而是極其痛苦的過程。

華夏的工業意識中,從來就不太講究“精益求精”四個字,否則,“精益求精”怎麼會成為幾乎大多數企業的口號之一?

正是因為在生活與工作中缺少精益求精的意識。因此官方才提出這樣的口號。

如果不信,諸君可以總結華夏的各類口號,只要總結就一定能夠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凡提倡得愈厲害的,就是現實生活中最缺少的。

譬如提倡神馬d員幹部要“大公無私”,你身邊有多少大公無私的人?真正對你大公無私的人,除了你的父母外,可能連你的兄弟姊妹都做不到這一點。

米國或者倭國這類國家,雖然讓人討厭,但他們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管理上他們很有一套。華夏是一個人情社會,在官場又有官官相護,因此嚴謹科學的管理難以落實,即便要學米國和西方的管理。後來也搞出了個神馬“柔性管理”或“人性化管理”。

這兩種管理不能說不對,但管理首先是“剛性”的,必須先進行“剛性管理”,沒有“剛性管理”為基礎。所謂的“人性化管理”和“柔性管理”等於是不要管理。

後世有很多人對華夏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提出各類詬病和置疑,認為“不夠人性化”,這其實是冤枉了華夏的這些機構。在一般的機關事業單位,不是不夠人性化,而是隻剩下人性化了。

君不見,一個單位成百上千人,曾經有幾人是被單位勸退辭職的?有幾人是被單位給開除的?不管是什麼花鳥蟲魚,只要進入了一個單位,基本上就可以在這個單位混吃一生。

華夏的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炒老闆魷魚的,曾經有一個高峰,即便現在也還經常發生,總結一個單位的人員,這種炒老闆魷魚的,可能是百分之十幾以上的數字。但你好久看見過機關事業單位老闆炒員工魷魚的?即便有,其比例也是少得可憐。

但即便管理只剩下了這種“寬容”和“人性化”,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依然不斷被詬病,依然人浮於事。被詬病是因為其形式主義太多,人浮於事是因為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

除了機關事業單位外,華夏的國有壟斷企業也差不多是這種情形。當然,國有企業的管理力度肯定要強一些,一來他們很多是視窗行業,不管理好,民眾會有很大的意見,會危及到社會穩定;二來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利益槓桿,拉大收入差距,幹得好的,一般能多領很多錢。

但即便這樣,國有企業管理的隨意性也非常大。後世爆出某國有超大型上市公司一年的招待費超8億華夏幣,就是這種隨意揮霍國家資財的典型。

科學管理非常不錯,看起來是一付良藥。但事實上,所謂的科學管理也必須以“剛性管理”為基礎。因為“科學管理”是一個相對概念,誰更正確,誰更科學?在管理上是難以說清的。

因此,只有更科學,沒有最科學。管理只能以“剛性要求”為主,實施“剛性管理”,實施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

西方國家在“剛性管理”方面,自然是有極為豐富的經驗的。但這種“剛性管理”卻未必會被所有華夏人所接受,一些早期衝著高工資,進入合資企業的人,有很多由於不適應這種管理而退了出來。

這也是鳶島自治領,包括理想國際早期在大陸所設企業,不招熟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