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內政。”
“趙無極同志,分析得好。怪不得中央和吳冕首長那麼信任你呢。說實話,前面三條我也能想到,但第四條和第五條,還真沒思考到那兒去。”
柳伯益謙虛地說道。趙無極其實已經足以自豪了,何止是省委書記謙虛,就是中央的大佬們在他面前也很謙虛呢,只是趙無極還不知道而已。
書寫到這裡,有些童鞋可能會問,難道,華夏的政治人物都是弱智,憑什麼趙無極能想到,他們就想不到?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甚至還不成其為問題。理由只有一個,趙無極擁有的是後世的國觀念,這些觀念,其基本的原則都是這些大佬們在以後不同時期作出的。譬如“國家利益”問題,吳冕首長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講過“必須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處理國家關係,不以意識形態或社會制度劃線等等。
差別在於,趙無極作為重生者,他擁有後世更加精闢更加準確的言辭,因此讓趙無極的言辭就具有了更強的說服力。
當然,譬如科技、農業、工業等,華夏上層難道不想改革?他們也想。但是他們卻沒有更好的方法。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慢慢來了。這個過程,就有可能會有反覆、曲折,甚至亂整。但趙無極卻不同,因為他提出來的思路非常清晰。而大佬們自然能判斷出,趙無極這些建議的價值在哪裡。
因為那些東西,正是他們想說,但沒有說出口的啊!
“但是。米國人這個舉動,不說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至少,它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在算計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算計他們!”趙無極說道。
“呵呵,小趙同志,這如何算計啊?”柳伯益真的對趙無極刮目相看了。這是神馬妖孽啊,竟然敢算計世界最強大的超級大國。
“柳書記,我說說我的想法吧。如果不對,還請指正。同時請中央和首長他們補充。”趙無極先謙虛了一番,然後才抬出他的理論:
“第一,華夏可以利用米國授予我青年形象大使之事,宣傳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優秀的民族,不但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即便在今天所謂的西方最神聖的藝術領域,華夏青年的領悟力也不遜於西方青年。”
趙無極此條,其實也是藉助了後世的某種宣傳方式。只不過,後世在講到某某人獲得神馬獎時,並沒達到證明華夏人優秀的目的,反而讓更多的青年產生了對國外文化與生活的嚮往。
“第二,他們不是邀請我去米國訪問嗎?我到了米國之後,將竭盡全力,全方位地將米國青年給踩在腳下,讓他們嚮往華夏,熱愛華夏……當然,具體的內容我得先保密。”
“哎,對方不是五條嗎,你怎麼只有兩條呢?”柳伯益覺得有些不過癮。
“柳書記,這兩條就叫雙管其下,國家要利用這事,營造有利於青年向上的輿論氛圍,這個,我可管不了。而到了米國之後,如果要對付米國人,主要就靠我了。這有如體育比賽,主要靠臨場發揮呢”
“如果有可能,我建議國家派出一個青年代表團,由各行各業的精英組成,一起去米國感受一番。”趙無極想了想,還是說出了最後的建議。
前世,趙無極曾聽說過一個故事。說華夏曾派出一個青年政治代表團訪米,米國亦組織了一群青年與之交流,雙方剛見面在觀念上就發生了衝突。
華夏代表說:今天在座的,都是華夏最傑出的青年,在華夏,屬於一流的人才。
米國代表說:對不起,先生。請允許我說明一下今天在座的米國青年,我們在米國並不傑出,只屬於三流人才。
“神馬意思?”華夏代表面面相覷。
米國代表進而解釋道:在米國,一流人才在創業、經商,二流人才從事醫學及科研,三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