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震盪。

趙無極以此案為背景,以鄉黨委的名義給縣委寫了一封建議書,建議縣委以費仁富為反面例子,對全縣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進行一次全面的整風活動。

趙無極認為,這次整風運動應該抓住兩個重點。

第一,由區鄉黨委組織村支部和村委會自查自糾,對那些名聲不好,風評不好的支部書記或村長,要給予嚴肅處理直到訴諸法律手段;對於那些有能力有水平,能帶領群眾致富支書和村長,縣委應該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充分聽取群眾建議,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對不能適應新形勢的支部和村委會進行改選,將支部和村委會建設制度化、法律化。

第二,農村區鄉黨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要切實擔負起領導、指導農村支部建設和村委會建設工作,並將其作為區鄉黨委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縣委對此,應該儘快制定有關農村支部工作的指導意見。

趙無極之所以寫這個東西,不是想出風頭,而是想給縣委領導“吹風”。

他雖然現在只是鳳山鄉的黨委副書記,但幾個月接觸瞭解下來,他覺得,鳳山的黨支部書記裡,大多數都不合格,他希望對此進行大張旗鼓地整頓。

其他什麼都不說,譬如這個支部書記的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甚至還有60歲以上的老人。這樣的人,雖然經驗豐富,但明顯文化水平較低,開拓精神不足。甚至個個都是老頑固。

如果縣委胡永生書記看上了這個建議。那麼。他就有進一步的措施,譬如“駐村幹部”,譬如“村長助理”,譬如由鄉幹部擔任村支部“第一副書記”。總之,要將村支部和鄉黨委政府之間的聯絡緊密起來,要將農村的發展變化與“吃皇糧”的鄉幹部的前途掛起鉤來。

類似的措施,華夏以後將逐步實行。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學生村官”制度的推行。

趙無極的這個想法,其實是將此前他的鄉幹部定期下村更進一步了。定期下村,如果沒有較好的制度設計,同樣會流於形式,下鄉找到支書打屁聊天,喝一臺酒後又回來,美其名曰下了村,但實際上卻是擾民。

雖然絕大多數村支書可能不在乎那一頓酒,但事實上就是擾民。

農曆正月,在西川基本屬於農閒。在大集體年代,這時的事主要是修修水利。澆澆麥苗;但包產到戶後,事情大大減少。

如果是在後世,正月正是農民出門進城打工的時候,可以說從正月初三開始,就陸陸續續有人孔雀東南飛,但現在去東南方打工的人顯然還很少。

趙無極在把建議交給縣委後,也就輕閒了下來。但是,趙無極又怎麼可能輕閒得起來!

春節後的第一個星期六下午,趙無極剛剛回到家,表弟陳程就登門拜訪,“表哥,十里香老闆託我來問問一,他們想找你寫一幅字,他們說願意給200元的那啥費。”

“潤筆費。”趙無極平靜地說道。他沒有表現出驚喜,他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

“對,就是潤筆費,表哥,要不,你就給他們寫一幅字吧,昨天,我們去吃飯時,老闆還給我們免了單呢。”

“這個……”趙無極頗有些為難。

作為重生者,趙無極自然知道後世的一些高階官員賣**字的事情,當然,趙無極作為書法藝術大師級的人物,自不在此列。但是,這錢一收,就有可能出問題,隨著自己職務越來越高,這事兒,最終會成為一個汙點。

雖然趙無極可以不在乎,但是,別忘了他還是一個修士,修士做事,重要的是遵從本心,如果趙無極內心覺得這事不好,又要去做,那麼,念頭就不會通達。

趙無極喜歡錢,喜歡很多的錢,甚至,趙無極為了掙錢,可以打法律的擦邊球,因為趙無極認定那個法律是不合適宜的,他可以